生态旅游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优越的自然禀赋为武宁县提供了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武宁的过程中,武宁县为塑造“山水武宁”生态旅游品牌,实现武宁生态旅游大县的目标,着力强调政府和市场的全力推动的发展战略。
一、加强引导,大力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将发展旅游业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为系统工程,强化政府在政策引导、形象推广、基础建设等方面的推动作用。大力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旅游推进领导小组在项目策划和旅游推介、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作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浓厚旅游发展氛围。
二、整合资源,全面提高旅游核心竞争力。围绕打造生态度假圣地,大力整合“山、水、岛、泉、城”等旅游资源,积极充实好我县旅游景点和旅游开发项目的文化内涵,改变以山水观光为主的单一旅游产品结构,大力开发适应现代主流消费需求的自然生态旅游产品、娱乐体验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形成自然生态和休闲娱乐产品的互为补充,并积极加强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整合。聘请中国社科院专家为我县编制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及重点景区项目策划,着力解决我县旅游业发展中的游玩结构设计、投资项目设计及政府对旅游产业的管理运营模式等问题。
三、强力促销,深度开拓旅游市场。旅游市场开拓需要大动作,需要灵活的形式,才会有显著的效果。武宁县积极实施“请进来”,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推介好武宁的旅游风光和旅游产品。结合我县每年一度的漂流大赛赛事活动,我县联合九江市旅游局、江西省旅游摄影协会共同主办 “山水武宁”全国摄影大赛活动;同时主动“走出去”, 参加了第四届华中旅游博览会活动和北京“九江(庐山)迎奥运旅游产品推介会”活动等;编印了新版武宁旅游画册和旅游重大项目招商册。在中央电视台、江西卫视、湖北卫视、九江市庐山旅游文娱频道等电视媒体播放了“山水武宁”旅游专题节目。在江西日报、九江日报、武汉晨报等平面媒体和《中国旅游?江西篇》、《江西旅游迎奥运专刊》等主流旅游刊物中进行了“山水武宁”旅游形象广告宣传。
四、深化改革,增强旅游产业的内在活力。要将武宁的自然资源转化为品牌资源,通过品牌的市场化动作,形成产业化发展格局,实现景区资源向景区资本的转变,即旅游资源向旅游资本的转变,从而搭建起景区资本效益最大化的现实平台。引导和激活民间资金参与景区保护、建设与开发,在旅游管理体制、旅游景区经营权与所有权两权分离、旅游企业产权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和推进,建立旅游发展的良性机制,为民间资金转化为民间资本,参与并推动景区建设与发展的投资开启新的通道。
五、强化管理,大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发挥好旅游行业协会在行业管理、业务指导、中介服务等方面的指导、协调、自律作用,加强景区景点业主、旅游饭店业主之间横向联系和沟通,推动旅游景区景点、旅游饭店业之间的协作,共同促进武宁县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督促各旅游景区景点建立健全和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完善安全防范、紧急救援各项预案,健全处置突发事故的应急机制。同时要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内强素质,组织旅游景区景点服务人员培训,提高景区景点服务质量和接待水平;二是外引智力,聘请知名旅游专家和智囊团队定期为武宁旅游业发展出谋献策,提供咨询服务。不断开拓旅游从业人员的视野,激发思维,为我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好智力支持。
六、抓住机遇,营造旅游发展良好氛围。在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氛围中,武宁县急需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现状,就要抓住国家支持农村建设和旅游扶贫政策,为民间资本的利用、高效技术的支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旅游行业必须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明确旅游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紧紧围绕如何把发展旅游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切实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组织领导。武宁县切实把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统一,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到保护和开发并重,实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积极借鉴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成功经验,培育罗坪长水、杨洲徐家段、平尧山庄等一批不同资源特色、不同类型、广受游客欢迎的乡村旅游示范点,探索出适应各地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