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绿意盎然。3月25日,广东潮州市1个45人的旅游团一踏上东山岛,便看到这里比以前山更青、地更绿、湾更美的新景象,犹如翡翠般散发着绿色光芒......近年来,东山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高品位生态绿化建设,为打造国际旅游海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再现了“天蓝水碧林绿”的独特魅力,成了一张亮丽、精致的“名片”,吸引着八方游客,引发了旅游旺、投资热、收入增的可喜效应。
生态绿化建设 科学规划先行
东山生态绿化建设的热潮来源于县委、县政府创新思路作出的重大决策。该县以建设“国际旅游海岛”的发展定位来指导生态绿化规划,在环境绿化整体规划、山水格调总体布局上,追求和谐统一、气韵生动、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同在,传统传承与创新发展共存的建设规划新理念,充分体现了国际旅游海岛崭新的生态风貌。尤其是注重规划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效益性、可操性,做到“五个坚持”:即专家引领与多轮次优化提升;高起点规划与高标准设计并重;因地制宜与彰显特色结合;“绿起来”与“富起来”互动;量力而行与分步实施的统一。县政府特邀世界海岛林业专家、全国首席林业科学家彭镇华对生态绿化做了考察指导,县林业局委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水木清华(厦门)园林规划设计等专家、技术员,描绘了一幅壮观、优美的生态绿色画卷,并广泛听取各界意见、建议,反复修改提升,最终完成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7-2020)》,形成“一带、两轴、四廊、九线、十三园”的规划方案,和《生态绿化及名贵树木种植方案》。
为使绿化新理念深入人心,该县通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态绿化重大意义的宣传活动,营造了浓烈的“爱绿、植绿、护绿”的氛围,让生态绿化工程家喻户晓,认识更高、信心更足,全县干部群众以实际行动支持绿化、感受绿化,参与植树、义务造林的热情空前高潮,呈现出绿化建设快速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喜人景象。
建立投入机制 精打“绿色翡翠”
绿化工作要做好,资金投入是关键。东山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形成了从2007年以来,1年1000万元、5年5000万元的绿化投入机制,这在全省县一级财政独一无二。从而激发了社会个人、单位、企业等共同参与生态绿化建设的热情和干劲。
东山主岛面积19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41公里,过去由于没有很好地规划,海湾沙滩种植的大多是木麻黄树,山头丘陵地为松柏树、相思树和桉树等。存在树木品种单一、老化衰退,生态景观效益差等落后状况。 近几年,该县分期分批对屿南湾至乌礁湾长38公里的沿海基干林带进行绿化更新改造,临海补植木麻黄高1.5米以上大苗加宽林带,内侧林带插种绿化景观树种,不仅进一步巩固了“绿色长城”,而且营造了集生态防护林与游憩休闲为一体的滨海旅游环境。在重点景区、公路、公园、山头,“两区三园”,实行高品位、高档次的配套绿化,做到花、果、草搭配,以树为主,建立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生态网络体系和多类型、多层次的森林季相。去年竣工通车的西铜景观大道,两边各种植三排大中小不同品种的树木,两旁车道与人行道之间配套花圃,驱车前行,令人有一种赏心悦目、神清气爽的感觉。
2年多来,该县己投入绿化造林资金2000多万元,在海湾山地筑造绿色屏障,在道路沿线营建绿色长廊,在景区、公园营造绿色景观,还恢复了部分山体缺口绿色面貌,形成多层次、多色彩的绿化环境。己完成国债造林7483亩,农田林网植树长6.7公里,乡村道路绿化50多公里,四旁绿化和非规划造林360亩,种植珍贵树种18万株,其中降香黄檀1.7万多株。全县现有森林面积达11万亩,森林绿化率达96.8%,森林覆盖率达36.9%。形成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绿化景观带“珍珠相串”的效果, 城乡处处绿色影映、林涛叠翠、蓝天碧水、绿地青山,可谓天人合一。
该县还将3月做为植树月,县委书记王毅群、县长吴达金等多次带领县、镇直机关干部、部队官兵、群众上山挖穴种树,掀起了新一轮造林的热潮。今年按照绿化生态规划布局,层层落实责任制,重点抓好“一路、两村、三山”生态绿化建设,种植大树、名贵树、风景树,将形成触目皆是“苍树茂林绿海岛,万紫千红一道娇”的美好景观,实现绿化美化相统一,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的绿化新格局。
生态效应凸现 彰显一举多得
“生态绿化建设的效应将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落实而大放异彩,东山的‘青山绿地天蓝水碧’的独特魅力,将让东山的明天更加美好!”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江辉谈起生态建设的变化,颇为激昂。他介绍说, 去年东山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成为漳州市第1个、全省第6个“中国优秀旅游县(笔者注:黄江辉部长说,3月10日,省旅游局郭恒明到东山调研时,同意称为“中国优秀旅游县”)”......如今东山岛,美名四海传扬,需要多种的因素,这当中,生态绿化建设功不可没。
近2年来,随着生态绿化建设,东山初步彰显生态、社会、经济三者互动发展的效应,呈现“旅游提速、项目突破、群众受益”的良好态势。仅2008年接待境内外游客达1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13.6%;今年头3个月,预计旅游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14.3%。
旅游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餐饮、客运、文化等旅游相关服务业如雨后春笋,旅游工艺品、旅游食品、饮料、芦笋茶、包箱皮袋等20多家企业应运而生,年创产值10.25亿元。去年,全县旅游商品收入占全县旅游总收入的21.64%;涉及旅游从业人员2.638万人,占全县总就业人口的20.9%;旅游总收入占全县GDP 1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62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6973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亿元,增长18.4%。旅游带富了周边的西埔、铜陵、康美、樟塘4个镇的10多个村。在金銮湾绿萌树下开办海鲜店的陈林生高兴地说,他每天游客盈门,生意兴隆,每年有12.5万元进账,一年比一年收入增长三成以上。
“我们就是看中这里优美的生态绿化环境来投资的!”在金銮湾投资5亿港币的香港金紫荆集团公司老总如是说。天蓝水碧林绿,生态环境优美的独具魅力,提升了东山知名度和品位形象,成了一张金灿灿、响当当“名片”,紧紧地吸引着中外投资商的眼球。近2年来,在“绿色长城”环绕的马銮湾、金銮湾,已经集聚了计划总投资92亿元的中信集团“海峡论坛”、海峡国际休闲度假综合开发、海岛风情旅游综合开发等一批大项目。香港金紫荆温泉海岸项目己到资7600万港元,完成了水上活动中心的装修改造、紫荆花旱喷广场、海滨大排档、海韵台等的建设。这里,绿染两海湾、面对苏峰山、绿地花飘香、碧海连蓝天......每天不知陶醉了多少游人! (谢汉杰、林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