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山川秀美,湖北文化积淀丰富,而凝结自然与文化的载体之一,就是那些镶嵌在荆楚大地的一个个村落。但它们大多“养在深闺人未识”。
旅游市场具有层次性。国际市场、全国市场、区域或局域市场。不同的旅游产品有不同的定位。旅游名村,既可以是立足于国际、全国旅游市场景区中的一颗璀璨的名珠,也可以是局域市场的知名景点。
于是,把湖北最美丽的乡村寻找出来,就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于是,湖北旅游名村寻访就必然成为今年我省旅游建设第一个强劲音阶。这次寻访,本报组织了15个寻访报道组,调集了20多名文字和摄影记者参加,历经一个半月,走访了240个村,其中报道160个村。其规模在本报历史上都很少见。而报道过程中报网互动、媒体与公众互动的力度之强,社会影响之大,足以让它在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历程中写下重重一笔。
每村投资100万元
——省政府硬措施支持名村建设
为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省政府决定,从全省3万多个村里选出100个特色村作为试点,每村每年由财政资助25万元,连续4年,建成我省首批旅游名村。
试点村如何产生?按以往方式,通常是由各地申报、主管部门考察、相关领导协商后确定。这次,李鸿忠省长提议,试点村采取记者寻访、群众投票、专家评议相结合的方式产生,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影响力。
后来的事实证明,李省长的提议显示了他对现代旅游业特点的精准把握:旅游业是开放性行业,没有广泛的宣传和发动,没有公众的认可和参与,关起门来建设旅游名村是不可能成功的。3月4日,由省政府主办,省发改委、省建设厅、省旅游局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承办的湖北旅游名村寻访活动正式启动。本报以党报的权威和公正性,被选定为记者寻访的唯一媒体,荆楚网被选定为网络宣传和公众投票的主要网站。副省长田承忠亲临楚天传媒大厦,为记者寻访团授旗。
160个村上榜
——乡风楚韵的集中展示
按照评选规则,全省90多个区县(风景区)共申报了240多个候选村,由记者寻访后报道160个村,再从中评选100个试点村。差额评选带来的竞争性,让各地政府高度重视,纷纷把最有特色的村、村里最有吸引力的资源展示出来。因此,本次寻访成为我省乡村旅游资源的一次大普查,成为乡风楚韵的集中展示,带给我们无限的惊喜。
山区的村有好山好水,多打生态风景牌;平原湖网地区的村交通便利,则善打都市休闲牌;有的村文化底蕴深厚,宗教圣地、名人故里、神话传说、盐茶古道等等,让人大开眼界;有的村红色遗迹众多,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良好基地;还有的村民族特色鲜明,各种新奇的民风民俗民品成为最好的旅游卖点。
这些乡村中,有的旅游业已初具基础,有的还藏在深闺。不少村还是第一次接待省报记者,稿件见报后,村民自发给记者写来感谢信。
网友发帖千万人次
——旅游名村名声大噪
旅游名村寻访除了展示,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多层次、全方位的互动。
首先是地方政府与旅游部门之间的互动。孝感市长梁伟年说,旅游名村不仅有实实在在的含金量,更是一块金子招牌,他要求该市旅游局负责人,一定要高度重视,争取把有条件的村选上。应城市、咸安区等地的主要负责人都把旅游名村创建直接抓在手上。
其次是相关部门之间的横向互动。省发改委、省建设厅、省旅游局精心组织,及时解决各种问题,确保寻访活动有序推进。
而社会公众的互动更让人惊喜。寻访活动开始后,编辑部每天都要收到大袋的邮件,接到数十个咨询电话。最远的地方来自新疆,一位打工青年要为自己家乡投票。还有四川日报的同行来电,称赞寻访活动影响大,该报也准备在当地策划同类活动。武大旅行社一位负责人认为,寻访大大提高了湖北旅游的知名度,他们准备把一些条件较好的村包装后向省内外推出。
在荆楚网上,旅游名村专题的点击量高达近千万次,许多网友惊叹:第一次知道湖北有这么好的乡村旅游资源!第一次发现自己家乡这么美。在一些区县网站的论坛上,为家乡的候选村投票、提发展建议、召集旅游的帖子成为最大热门。
省旅游局局长张达华表示,湖北旅游名村寻访是我省公共行政管理与传媒相结合的一种创新,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对于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更好地推进我省乡村旅游业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