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假日办对今年“五一”黄金周的统计显示,在全省旅游景区不断涌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态势下,处于领头羊地位的还是泰山、曲阜等代表山东旅游实力的景区。
自2007年5月1日零时至5月7日14时,泰山景区接待游客26.11万人,实现门票收入2328.4万元,雄居全省各景区首位。曲阜三孔景区以门票收入1820万元的业绩紧随其后。在全省旅游景区迅猛增长的前提下,泰山、曲阜这些“老景区”,依然风光无限。每逢黄金周,总有些“黑马”景区宣称超越了泰山、曲阜,但笑到最后的还是“老景区”。
“老景区”其实根本不老。长期从事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国内知名旅游专家、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陈国忠认为,旅游产品跟工业产品性质不一样,工业产品确实存在升级换代的压力,而旅游产品,特别是像泰山、曲阜三孔这样具有垄断性的旅游产品,其产品特质涵盖历史、文化、自然等多重要素,其品牌内涵丰富而复杂,生命周期非常长,几乎不存在升级换代的压力,只要维护好产品本身,并不断拓展其外延,就会成为最好的旅游产品,也是当地的最佳选择。
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发展旅游产业,客观评价旅游资源非常重要。这些年各地开发旅游产品的速度非常快,像以沂蒙山区为代表的生态型旅游产品;以海滨渔村为特色的观光休闲旅游产品,还有以城市近郊为代表休闲旅游产品等层出不穷。尽管有些产品也一度很火爆,但从旅游产业经济学的角度看,他们始终处于第二阵营。有些产品的生命周期可能很短,甚至“昙花一现”。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也同样存在,像黄山、九寨沟这些名牌景区,几乎不受黄金周的影响,对国内、国际游客都有着持久的吸引力。
“旅游业发展了这么多年,我们要冷静对待黄金周中旅游产品的变化起伏,冷静对待旅游产业的选择定位和区域布局。”陈国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