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黄金周已经落幕,各地投诉较多的仍然是旅游过程中的“宰客”。有一对到北海市旅游的夫妻,被出租车司机诱导进海鲜大排档,花2000多元食用了假冒的名贵海鲜。当地一些出租车司机、导游靠带人就餐、购物获取高额“回扣”,成为公开的秘密。对此,一些业内人士却认为不必大惊小怪,声称这是旅游界的“潜规则”。
“宰客”猖獗,缘于“回扣”风盛。业内人士透露,虽然旅游业发展迅速,但不少地方的旅游行业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管理不到位,运作不规范。最突出的是,许多地方旅行社的导游没有基本工资,靠“回扣”生存。导游无论带团到餐馆用餐、景点游览,还是进商店购物,都有数额不菲的“回扣”。一些服务场所由于竞争激烈,“回扣”甚至超过五成,到头来“羊毛出在羊身上”,商家大方给出的“回扣”实际上还是由游客埋单。
此外,“零团费”“负团费”等咄咄怪事,也与“回扣”不无关系。一些旅行社以超低价揽团出游,通过高额“回扣”牟取利润;一些旅行社违规操作,将组到的旅游团“发包”给导游,同时没有支付相关费用,迫使导游在旅游过程中靠“回扣”捞回成本和赚钱。
旅游业的“回扣”问题,堪称“顽症”。对这种现象司空见惯、不以为意的态度,折射出行业缺乏长远发展理念的极度短视行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旅游者行列,而因“回扣”而生的普遍“宰客”现象,可能使旅游业受到不应有的损害,且对诚信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将造成恶劣影响。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连续20个黄金周的“井喷”现象,每年迅猛增长的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都反映出这一行业蓬勃发展的现状。此外,从今年7月1日起将取消对外商投资旅行社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国外旅游企业开始抢占中国这一全球最大国内游市场。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要做强做大旅游业,有必要从“打造什么样的旅游文化”的角度,检讨我国旅游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加大整治力度,彻底摒弃“宰客”“回扣”盛行的“潜规则”,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