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整天汽车的颠颇,到丽江已是下午六时。抑制不住对古城的思念,匆匆用过晚餐,我踏上古城那光滑的石板路。
夜幕下的古城宁静而热闹,店铺门前挂着古香古色的红灯笼发出暖暖的光,乍一走进,疑是回到了远古时代的江南水乡。这里没有小贩的叫卖,没有高音喇叭的喧嚷,没有汽车的轰鸣。只有熙熙攘攘的游人悠悠地漫步,轻声轻气地与店家讨价还价。
古城呈八卦图状,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大大小小的店铺围绕四方街而建。一条川流不息的小溪依偎着古城,每户人家一推开窗,就能见到小溪和那婀娜多姿的垂柳,勤劳的纳西族妇女在这条小溪洗衣、洗菜,古城四通八达,但只要你沿着小溪逆行,就能走出街口。小溪清澈见底,不象城里的江面总是飘浮着垃圾杂物,生活在这边远小镇的人们竟有这般环保意识,相信会令每一都市人汗颜。
古城民风淳朴,这里的商家并不急于推销自己的货品,只是悠闲地守着一份生计,超然地品味生活。一间木刻制品店的摆设吸引了我,店主对我说声“你好”,就自顾自忙他的活儿去了,没有城市大商场里服务员过分热情的服务,感觉很轻松。我跟他说,我不购物,只是对他的手艺很感兴趣。他示意我搬过凳子,坐到他身边来。这里的人就是这样的温和且善解人意。在一家音像制品店,我看中了一盒标价颇高的CD,要求店主给我试听。店主露出为难之色,说这盒带子价格太高,售量少,拆了封如果我不要就亏本了。我向她表示,如果试听满意,我一定买下。可惜,试听之后我还是决定不买,当我抱歉地把带子递给她,正准备承受她的白眼时,她仍温和地与我闲聊,脸上没有半点不悦之色。这就是丽江的人吗,那么朴实,那么善良。我想,近年来丽江成为全世界千千万万游客蜂涌而至之地,与它淳朴的民风是密不可分的。
说起古城,那些位于小溪边,垂柳下的各式各样的酒吧应是最吸引人的。在丽江的几天,我夜晚的节目除了泡吧还是泡吧。这里的“妈妈傅”、“九七”、“达达娃”、“西藏屋”被每个爱上丽江的人所向往。早在1998年我曾在一本外国杂志上看过整版介绍“妈妈傅”的文字。一排排藤椅或原木色的桌椅,铺上腊染的蓝白格子桌布,显得那么雅致、古朴。来到这里可别忘了翻一翻杂志架上几大本的游客留言本哦,那可是主人的宝贝。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这里留下了足迹。有留下旅游日记的,有留下对丽江的赞美的,有的甚至写下心中不敢明言的爱情,当然还有我看不懂的外文。我曾见过一位英国小伙子将他的游记写在留言本上。他先在自带的纸上写好草稿,然后再认认真真地抄在留言本上,抄完再检查一遍,终于满意地笑了,就象见到自己的大作在刊物上发表一样。
酒吧老板说,来到丽江,不去听一听古乐演奏,是一大憾。我当然不能让此行留下遗憾。十几位被称为“古乐活化石”的民间老艺人坐在台上吹吹打打,观众反响热烈,可惜我不懂欣赏。主持人在评论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保留至今的“走婚”习俗是否“落后”时,说了一句引人深省的话:“现代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深得观众赞同。传统的丽江纳西族男人都只做呤诗诵赋的美事,而下田劳作、家务事等粗活都留给老婆去干,所以丽江的男人个个都透着一股“文化气”,说出来的话句句掷地有声。
每次来到丽江古城,我都是匆匆过客,真希望可以停下来,细细地感受丽江的古韵奇风。下次来,我要选一间推开窗子可以望到玉龙雪山的客栈住下来,尝一尝客栈女主人亲手做的纳西小菜,品一品用小溪水泡的雪茶,或在暖洋洋的阳光下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