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用品的购买者通常只选自己熟悉的产品或知名品牌,价格因素倒在其次。在中高端母婴市场,对购买婴幼儿产品的偏好,无论是奶粉、服装、玩具还是其他用品,国外品牌得票遥遥领先,特别是“三鹿事件”后,在中高端母婴用品市场上,几乎是国外品牌一统天下。那么洋品牌是否物有所值?质量是否值得我们信赖?
婴幼儿是“敏感的”消费群体,婴幼儿是“脆弱的”消费群体。面对琳琅满目的婴幼儿产品、面对众多已知的问题产品和未知的问题产品,妈妈们不敢轻易做出尝试,因此,价格高的洋品牌常成为她们的首选。
洋品牌实至名归?
洋品牌产品高昂的价格,主要是其高额的关税和高额的运费导致的。在产品质量上,部分知名洋品牌却辜负了消费者的信任。
曾经,进口儿童床上用品的抽检合格率最低只有39.3%,抽查中暴露出的纤维含量和产品标志不合格、pH值不合格、甲醛、色牢度和气味不合格等质量问题。更让消费者担心的是,一些长期为他们信任的高端洋品牌在抽查中也难以幸免。如占中国婴童塑料用品3成以上的日本第一品牌贝亲,其儿童餐勺产品在抽查中己烷溶出物居然超过国家标准4倍以上,是塑料用品抽查中超标最大的;英国新安怡奶瓶其高锰酸钾消耗量超标2倍多;德国NUK婴儿爽身粉被发现含有1级致癌物质石棉……
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在标准门槛较高的国际市场上,洋品牌安然无恙,其原因是他们执行了双重标准。比如“贝亲”,它在日本有严格的产品标准,标准中对产品外形、功能、卫生性能有严格规定,在抗热性、溶出物容易产生卫生问题的环节上也有非常明确的生产要求。但在步入国内市场后,它们的质量安全明显缩水。
再翻开洋品牌奶粉的质量“履历”不难发现,实际从2005年开始,中国市场上的洋品牌便进入了多事之秋:美赞臣受金属颗粒污染、雀巢碘超标、雅培被氧化、惠氏结块、多美滋生虫……雀巢有案可查的召回至少4次、日本森永曾发生过奶粉中混入砒霜、“明治FU高蛋白较大婴儿配方奶粉”曾在浙江被检测出锌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等等。一系列的“反常”报告,使被国人视为高品质、高信誉度代名词的洋品牌在中国的光环平添了几分阴暗的色调。
用平常心看待洋品牌
洋品牌的质量问题为何会引发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消费者以往习惯性的认为,大品牌往往就代表高品质。当国人一旦发现这些包装的绚丽缤纷大品牌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时,所引起的关注度自然就会比普通商品高得多。
洋品牌的“质量门”事件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信任的产物。洋品牌动辄上百亿美元的品牌价值中包含着无数中国消费者的信任在内。然而“信任很重要,但如果过度信任的话,就会给对方滥用信用提供便利和缺口”。
专家认为,洋品牌也是逐利的商品,如果出现质量问题也不足为奇。对于屡屡遭受质量事故伤害的消费者来说,应该成熟起来了。针对洋品牌要有个正确的心态,不能盲目赶时尚潮流,也不能盲目的歧视。
做个成熟的消费者
面对层出不穷的婴幼儿产品问题,宝宝不能不消费,妈妈们更不能人云亦云。对此,育儿专家的几点建议或许对困惑中的妈妈们有所帮助:
一、婴幼儿食品应该是无添加、纯天然的。母乳是宝宝最天然最好的食品,母乳不仅营养配比最好,而且有助于提高宝宝的免疫能力。
若不具备母乳喂养条件的,在选择奶粉时也千万不要陷入误区。就市场分析和抽查结果来看,国内奶粉和国外奶粉在质量上无明显差别,有的优质国产奶粉在品质上还高于国外产品。但是由于消费者不明白某些消费常识而对产品产生误解,比如婴儿配方奶粉,有的消费者开始时让宝宝用国外奶粉,后来改用国产奶粉,宝宝不愿吃或吃后腹泻,妈妈就得出国外奶粉优于国产奶粉的结论,其实这完全是由于宝宝对滋味的适应性及胃肠道对奶粉的适应性引起的,如先食用国产奶粉后食用外国奶粉也会出现类似情况。
二、洋品牌不一定适合中国人的体质。购买洋品牌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但国外的产品也不一定万无一失,比如,市民购买的国外产品在国外检测出问题,但由于身处国内,没有足够的消息来源,说不定购买了问题产品的你还蒙在鼓里。
三、目前,婴幼儿洗浴和护理用品越来越多,但调查显示,这些护理用品大多含有微量化学物质,长期使用会对宝宝构成伤害。其实,宝宝的皮肤非常娇嫩,家长们没有必要频繁地使用清洁类洗液,清水就是宝宝最好的清洗剂,同样也能够去除宝宝的皮屑和汗液。
责任编辑:天宝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