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入住北京“胶囊公寓”的女孩张琪用挂钟等物装饰自己的新家。法制晚报供图(7/11张)
燕赵都市报:现在大学毕业生有性生活的需求,胶囊公寓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黄日新:可以的。现在的胶囊公寓属于我设计的第二代产品。第一代设计是双人间的,情侣间的,与现在的第二代设计同样高同样长,由于胶囊公寓是组装件做的,双人间的组装件太大,无法在这房子里安装,后来改成单人间了。胶囊公寓可以随时调整,可以改装成情侣间,两个相邻的胶囊公寓房把中间的隔板拆掉,就可以成为二人间了。
燕赵都市报:哪些人会来租住胶囊公寓?
黄日新:我的设计理念是,我这房子针对的是流动人口,而且是弱势的流动人口,不是强势的流动人口,强势流动人口可以住宾馆。我不希望租房者长期住在这里不动,它只是一个过渡性的住房,挣钱少的时候住在这里,挣钱多了再搬到条件好的地方去。住的舒服不舒服,也是相对的。我这个胶囊公寓里可以上网、比较安全,具有工作、学习的条件。
燕赵都市报:这样的房子可以长期住吗?
黄日新:我希望胶囊公寓的租房者是流动的,而不是长期居住。假如我房子定的价格(租房价格)特别低,流动人口可能在这里就不动了,这样也起不到过渡房的效果。现在政府开发许多房子,也面临这种问题,政府盖房子的概念也需要变。我打个比方,我这里是个水库,上面来水,经过水库,又流走,假如这水只进水库不往外流,可能就会出事故,成为一种灾难。我不希望这样的事故发生。
燕赵都市报:你这种房子有推广的价值吗?
黄日新:当然有推广价值了。我认为,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是全世界的一个难题,现在仍没有很好的解决。日本也是用流动房解决。日本的流动房(即日本“胶囊”旅社)已经有30年历史了,到现在还没有衰落,还在继续使用。特别是最近,日本在经济危机后许多失业的人没有钱了,就往这儿住,政府还往往给穷人埋单。虽然现在没有人过问,我想我的胶囊公寓是很有前景的。
我的理想是,胶囊公寓由‘农业户口’变成‘城市户口’,它现在还算在村庄里,在城乡结合部,而流动人口主要聚集在城市的中心。我希望城市中心的开房商,特别是有闲置房子的房产商,拿出房子来做胶囊公寓的试点。”黄日新称,“我的想法是建更多的胶囊公寓,胶囊公寓有公共的空间,有电视,有吃饭的地方,有固定的淋浴室、厕所、厨房,而且价格在250元以下。有诚意的开发商可以与我谈。对于明智的、有良知的房产商,我可以把我的这项专利用到他那儿去。
城市外来人口:我的家在哪里
最近几天,2010年北京春季房展会在北京国贸中心如期举行,相比去年的秋季房展会,这次参展楼盘的开盘均价上涨了七成以上,突破每平方米2.5万元。在一系列政策调控之下,北京楼市房价依然高烧不退,很多外来人口望房兴叹,只能采取租房的方式以解燃眉之急。前不久,一位78岁老人黄日新就在北京海淀区六郎庄建造了8间“胶囊公寓”,每间面积不到两平方米,却可躺、可坐、可看电视和上网。胶囊公寓也成为这次房展会上的一个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