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紧缩:资本运营新境界
分類: 图书,管理,一般管理学,财务管理,
作者: 俞铁成 著
出 版 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7-1字数: 268000版次: 1页数: 346印刷时间: 2001/07/01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661334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对《公司紧缩--资本运营新境界》的评价
上海市一市公司资产重组领导小组办公室 范永进主任
上市公司质量优劣事关中国资本市场能否长远健康发展。上市公司通过重组来提升核心竞争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发挥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对公司重组中长期被国内所忽略的一个重要领域--“公司紧缩”从原理到实践进行了有益研究和探索,为提高国内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水平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工具。
上海证券交易所信息中心主任 赵小平博士
该书在国内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了公司紧缩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应用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作者长期从事中国上市公司的重组工作使该书不仅具有理论深度,而且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作者长期从事中国上市公司的重组工作使该书不仅具有理论深度,而且具备了相当的可操作性。
内容简介
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本对“公司紧缩”这一企业重组重要领域进行全面研究的专业论著,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公司紧缩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应用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作者长期从事中国上市公司的重组工作使本书不仅具有理论深度,而且具备了相当的可操作性。
“公司紧缩”,相信许多人在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时会觉得很陌生。这并不奇怪,毕竟现在国内绝大多数企业都梦寐以求成为大规模的企业,国内一些企业巨头已经纷纷喊出“冲进世界500强”的响亮口号。现在有几个企业敢于站出来说我要收缩战线、要追求“少而强、小而美”的经营境界?
随便到国内哪家大书店去,都会发现有关“收购兼并”、“资本运营”、“资产重组”等方面的书有上百本之多,而这些关于资本运营和资产重组的书籍又几乎全部在论述公司收购兼并的内容。关于公司紧缩的专业论著却不多见。这种巨大反差不能不让人吃惊!中国企业界和学术界对公司紧缩领域的陌生和淡漠,与对收购兼并等扩张性重组的热衷与追捧形成鲜明对比。
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公司紧缩”的系统概念和理论似乎与目前中国流行的经营理念有点格格不入。“公司紧缩”通俗地说就是公司收缩自己的业务或规模。它与以收购兼并为代表的公司扩张行为一同构成了公司重组的主体内容。研究公司紧缩的目的最终是想使公司通过紧缩来调整业务结构,把自己最擅长的业务做大做强,朝“长寿企业”的方向进军。
公司紧缩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剖析专业化经营与多元化经营的利弊,而本书则对多元化或者说盲目多元化进行深入解剖和批评。但这并不意味着专业化一定比多元化要好。国内外一直有许多成功的靠多元化迅速发展壮大的企业案例,也有许多因多元化扩张而衰败破产的案例。关于多元化还是专业化的问题,国外已经争论了几十年,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近几年兴起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对这一问题有所帮助,其关键在于,不管企业多元化还是专业化,都必须具备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成功经营。
公司紧缩并不一定意味着公司资产规模的减少,如在剥离、定向股、分拆上市等紧缩技术应用后公司的总资产保持不变或增加。
作者简介
俞铁成,经济学硕士,从1996年起从事资本市场业务,担任过十多家大型企业集团和机构的财务顾问,发表过数十万字专业文章,先后在数家机构担任要职,具有丰富的购并重组和资产管理经验。
目录
序
导论
第一章 公司紧缩概述
1.1 何谓公司紧缩
1.2 公司紧缩的一般性原因
1.3 公司紧缩的绩效分析
1.4 企业边界理论与公司紧缩
1.5 公司多元化理论与公司紧缩
1.6 企业竞争战略、竞争优势理论与公司紧缩
1.7 其他公司战略理论与公司紧缩
第二章 公司紧缩最常用之技术--资产剥离
2.1 资产剥离概述
2.2 资产剥离的实际操作技巧
2.3 资产剥离中的财务处理
2.4 对公司员工进行的资产剥离——员工持股计划
2.5 对分支机构管理层进行的资产剥离——管理层收购MBO
2.6 资产剥离在中国上市公司中的实际运用
第三章 成熟的公司紧缩技术--公司分立
3.1 公司分立概述
3.2 公司分立的优点和缺点
3.3 公司分立在中国的应用分析
第四章 对中国企业影响深远的紧缩技术--分拆上市
4.1 分拆上市概述
4.2 分拆上市的绩效分析及其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4.3 分拆上市在中国的运用分析
4.4 中国主板上市公司到创业板分拆上市的分析
第五章 最新的公司紧缩技术--定向股
……
第六章 正在国内兴起的公司紧缩技术--股份回购
第七章 最彻底的公司紧缩技术--自愿清算
第八章 公司紧缩的项目运作
第九章 公司紧缩技术在中国的应用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