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下午:关于旅行也关于晃荡
分類: 图书,文学,作品集,中国当代,
品牌: 舒国治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38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563391813
·条形码:978756339181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北京贝贝特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理想的下午:关于旅行也关于晃荡》以一种超俗的眼光,与闲散的人生情怀,讲旅行、讲山水,看待周遭、寻觅佳境。自十年前在台湾出版后,风靡了无数文艺游子,几乎人手一册。此次发行简体版,篇幅扩大增加,喜好旅行文学者,不可错过。信步由之,放眼而望,清风明月时时得于道途,却无须拥有也。
作者简介舒国治,一九五二年生于台北。原籍浙江。是六十年代在西洋电影与摇滚乐熏陶下成长的半城半乡少年。七十年代初,原习电影,后注心思于文学,曾以短篇小说《村人遇难记》备受文坛瞩目。一九八三至一九九〇,七年浪迹美国,此后所写,多及旅行,自谓是少年贪玩、叛逆的不加压抑之延伸。而文体自成一格,文白相间,简淡中深富雅韵,论者咸认与他的清简度日有关。常人忽略的清苦生活之美,最受他无尽窥探与咏颂。
著有《理想的下午》《门外汉的京都》《流浪集》《台北小吃札记》《穷中谈吃》等。
媒体推荐我几乎可以算是以赌徒的方式来搏一搏我的人生的。我赌,只下一注,我就是要这样地来过——睡。睡过头,不上不爱上的班,不赚不能我不乐意赚的钱。每天挨着混——看看可不可以勉强活得下来。
——舒国治
编辑推荐《理想的下午:关于旅行也关于晃荡》是舒国治首部简体版作品,由梁文道专文推介。
旅行散文登峰造极之作,压根儿就是“旅行文学”的代名词,甫出书,便已经成为经典,台湾文学青年人手一册的接头暗号。
目录
序 但少闲人
哪里你最喜欢
城市的气氛
冷冷幽景,寂寂魂灵——瑞典闻见记
早上五点
旅途中的女人
外地人的天堂一纽约
托友人代订车等旅游事
理想的下午
推理读者的牛津一瞥
早春涂鸦
老旅行家永远在路上
漫无根由的旅行者
旅行指南的写法
再谈旅行指南
一千字的永康街指南
赖床
散漫的旅行
纽约登峰造极小史
割绝不掉的恶习——逛旧书店
旅夜书怀
岁月没有使她老
在旅馆
旅馆与台湾人的起居
如何经营民宿
十全老人
丧家之犬
咖啡馆
台湾最远的咖啡馆
咖啡馆的掌柜
在途中
我是如何步入旅行或写作什么的
……[看更多目录]
序言但少闲人
梁文道
“若选择住,我不会选纽约。……最主要的是它太抽象。……我常想,有人喜欢它,便因它抽象;这是纽约了得之处,太多的城市做不到它这点。而我,还没学会喜欢抽象。”
“日本是气氛之国,无怪世界各国的人皆不能不惊迷于它。”
“英国的全境,只得萧简一字。而古往今来英国人无不以之为美,以之为德;安于其中,乐在其中。”
除了舒国治,我想不出还有谁能简简单单地只用两个字就这么精准地写出纽约的抽象、日本的气氛,以及英国的萧简。早在十四年前,我就领教过他这过人的本事了。那年香港快要回归,他正预备要写一本谈香港的书(但始终没有完成),于是我请他到我家里夜聊,向我这个土生港人形容一下他所知道的香港。没想到他竟然把这片我们传统上习称为“福地”的城市形容为“穷山恶水”。“由于没有多少平地,他们总要在那么弯曲狭窄的水道旁边盖楼,这些楼一面紧贴被人工铲平削尖的山丘,另一面就是曲折的海岸了,这么险要的形势,竟然就住了这么多人。”我不得不承认,他说得很对,从这个角度看来,香港的确很像一座拥挤的边塞,住满了无路可逃的难民,此处已是天涯海角,再往前走就是陆秀夫负主投海的怒洋了。这,如何不是“穷山恶水”?
文摘插图:
但少闲人
“若选择住,我不会选纽约。……最主要的是它太抽象。……我常想,有人喜欢它,便因它抽象;这是纽约了得之处,太多的城市做不到它这点。而我,还没学会喜欢抽象。”
“日本是气氛之国,无怪世界各国的人皆不能不惊迷于它。”
“英国的全境,只得萧简二字。而古往今来英国人无不以之为美,以之为德;安于其中,乐在其中。”
除了舒国治,我想不出还有谁能简简单单地只用两个字就这么精准地写出纽约的抽象、日本的气氛,以及英国的萧简。早在十四年前,我就领教过他这过人的本事了。那年香港快要回归,他正预备要写一本谈香港的书(但始终没有完成),于是我请他到我家里夜聊,向我这个土生港人形容一下他所知道的香港。没想到他竟然把这片我们传统上习称为“福地”的城市形容为“穷山恶水”。“由于没有多少平地,他们总要在那么弯曲狭窄的水道旁边盖楼,这些楼一面紧贴被人工铲平削尖的山丘,另一面就是曲折的海岸了,这么险要的形势,竟然就住了这么多人。”我不得不承认,他说得很对,从这个角度看来,香港的确很像一座拥挤的边塞,住满了无路可逃的难民,此处已是天涯海角,再往前走就是陆秀夫负主投海的怒洋了。这,如何不是“穷山恶水”?
舒国治眼光锐利,甚至可以说是毒,否则又怎能如此独到又如此准确地掌握一个地方的特质呢?可是你千万别以为他是那种秃顶冷沉、漠观世情的思想家,不,他高高瘦瘦,走起路来像风一般迅捷,十分清爽,而且常带笑容,随处安然。他不介意和朋友在高档的餐馆里畅饮贵价葡萄酒,但他自己的生活在许多都市人看来却远远说不上舒适。住在溽热的台北,他竟然坚持不装冷气,家里也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例如电视。就像他在《十全老人》里所说的,他的理想生活是“容身于瓦顶泥墙房舍中,一楼二楼不碍,不乘电梯,不求在家中登高望景,顾盼纵目”,“穿衣惟布。夏着单衫,冬则棉袍。……件数稀少,常换常涤,不惟够用,亦便贮放,不占家中箱柜,正令居室空净,心不寄事也。”基于同样的原则,“听戏曲或音乐,多在现场。且远久一赴,不需令余音萦绕耳际,久系心胸。家中未必备唱器唱片,一如不甚备书籍同义,使令暗合家徒四壁之至理也”。
“家徒四壁”,这是何等的好品位,何等的好生活?今天老把“奢华”“尊贵”挂在嘴边之辈,恐怕还要再过十多年才能领略其中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