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周善甫国学论著
分類: 图书,国学,
品牌: 周善甫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487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2月
·ISBN:9787101071252
·条形码:978710107125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大道之行:周善甫国学论著》内容简介:大道之真谛,必由历史实践所总结而来。故以孔子之圣德,尚仅止“述而不作”;小于何知?尤不敢妄事臆创。《大道之行:周善甫国学论著》之作,也不过是把久遭蔑弃的中华传统大道,溯源竟流地略加拂拭,希望稍获澡雪。殷勤望其重现煜煜光华,以救今曰之偏蔽而已。虽未敢草草从事,但讹误仍终难免。若有乖忤,责在小可;若有可取,则本先贤所赐,实未敢掠美自是,故亦当不无一得。
《礼记·礼运·大同篇》开篇就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径直揭示了中华文化的真精神。因而即以前四个字,作为《大道之行:周善甫国学论著》的标题,意在指出:中华文化,即乃人类文化之正源主脉。
中华,自成世界。远从尧舜揖让起,直到清代中叶,堂堂五千年,便以“天下”自任,而逐渐成长起来;一直未曾自居于需要竞存的列国之林。故其所言之道,历来就是“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之大道。而不是富国强兵、役民称霸的方略。这说法容或未之前闻,却是真实不虚的宏观认识。不肯定这一特性,便无从理解这悠久庞大的中华文化。
作者简介周樊(1914—1998年),又名凡,字善甫,晚号六松堂老人,纳西族,云南省丽江县人,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 周善甫先生是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云南省民族学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云南省诗词学会顾问、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会顾问、云南省老干部诗词书画协会顾问和云南省南社研究会顾问。 周善甫先生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桃李遍及海内外。晚年致力于对传统中国文化的系统研究,先后出版《简草谱》、《春城赋》、《善甫文存》、《大道之行》、《骈拇词辨》、《老子意会》等百多万字的论著,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大道之行》被称作是一部在中国哲学思想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著,也是当代儒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编辑推荐《大道之行:周善甫国学论著》由中华书局出版。
目录
序一忧国忧民的精神凝结
序二现代化与文化中国
序三以人为本以文化人
大道之行
前言
一、木本水源
二、彬彬西周
三、大哉孔子
四、秦汉宏猷
五、唐宋雅范
六、明清佳绪
七、救亡百年
八、“仁”与“个”
九、修身为本
十、诚则灵
十一、结语
十二、但书
老子意会
编例
老子传
上篇 道经
一章(道之定义)
二章(对立之统一)
三章(无知、无欲)
四章(虚与实)
五章(仁与不仁)
六章(玄牝)
七章(无私)
八章(不争)
九章(忌盈)
十章(不有不宰)
十一章(无之用)
十二章(为腹不为目)
十三章(贵身)
十四章(道纪)
十五章(士之容)
十六章(复命日常)
十七章(太上以次一)
十八章(太上以次二)
十九章(太上以次三)
二十章(我独泊兮)
二十一章(众甫之状)
二十二章(抱一)
二十三章(希言)
二十四章(不自是)
二十五章(道体)
二十六章(君之道)
二十七章(师与资)
二十八章(守朴)
二十九章(三去)
三十章(非战一)
三十一章(非战二)
三十二章(知止不殆)
三十三章(自知、自胜)
三十四章(道不可名)
三十五章(大象不既)
三十六章(微明)
三十七章(无为、无不为)
下篇 德经
三十八章(德之降格)
三十九章(得一)
四十章(返道)
四十一章(上德若谷)
四十二章(负阴抱阳)
四十三章(以柔入坚)
四十四章(多藏厚亡)
四十五章(清静为正)
四十六章(知足常足)
四十七章(出远知少)
四十八章(为道日损)
四十九章(心民之心)
五十章(动之死地)
五十一章(尊道贵德)
五十二章(知子宁母)
五十三章(盗夸)
五十四章(修德于身)
五十五章(德比赤子)
五十六章(玄同)
五十七章(以无事取天下)
五十八章(祸福倚伏)
五十九章(重积德)
六十章(治大国)
六十一章(大者宜为下)
六十二章(道为天下贵)
六十三章(大小多少)
六十四章(为之于未有)
六十五章(不以智治国)
六十六章(下之,而不争)
六十七章(三宝)
六十八章(不争之德)
六十九章(哀兵必胜)
七十章(知我者希)
七十一章(知不知)
七十二章(自知、自爱)
七十三章(勇于不敢)
七十四章(司杀者)
七十五章(勿以生为)
七十六章(生也柔弱)
七十七章(以余本天下)
七十八章(为天下王)
七十九章(有德司契)
八十章(反朴之亟)
八十一章(结语)
跋
骈拇词辩
论“文”
析“性”
格物议
短篇论著
附录周善甫先生年谱
跋一 继往圣绝学开万世太平
跋二 深工博古实践创新
后记重印《大道之行》
……[看更多目录]
序言周善甫先生的国学论著《大道之行》将由中华书局再版,嘱我作序。应该说,我对善甫先生其书其人是既感惊奇,又感敬佩!
国学(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说并不是周先生的专业。他早年在东陆大学(现云南大学)修的是土木工程,后长期在云南边疆从事中学的数学教育以及其他技术工作。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之后,停止专业工作二十余年,其问除劳动以外,也从事一些文艺创作和书法的活动。1979年他才恢复中学教师工作岗位,讲授高中语文,这时他已经六十五岁,在正常情况下应是早已退休了,而他真正离开学校讲台是在六年之后,那时他已经七十一岁。看来周先生的《四书选读》等注释性著作完成于他任语文教师时期,此书得到梁漱溟先生的推崇。至于论述国学的微言大义的《大道之行》和《老子意会》应该是在他退休以后完稿的,此书单行本最初出版是1994年,这时他已是八十高龄了。周先生一生虽然谈不上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从精神领域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这本四十余万字的国学论集出自一位毕生从事教育和科技工作而非国学“科班”出身的当代学者之手,这已是令人惊奇,更令人惊奇的是完成于周先生老年退休之后,这不能不令人敬佩。无疑,这是改革开放大形势所赐,但也不能不令人敬佩周善甫先生的人格之高尚和意志之坚决。这些成果获得不是追逐名利的结果,也不是为了提升职称的需要,纯粹是忧国忧民的精神凝结,在当今学界确实少见。
文摘从上数下来,这些足以代表不同层次的著名人物:老一庄一孔一孟一荀一韩一李等,竟是有迹有象的师生承传关系。于“境界图”中洽然就列于适当序位,是异常显著和奇妙的。
至于另一显学墨家,从其“兼爱”、“非攻”的主旨说,也立足于仁,《墨子》一书,出现“圣王”(内圣外王也)一词,共124次,大体也尊重尧、舜、禹、汤、文、武六人,惟多偏重外王之义。尤非对立的学派。仅是在方法上有着分不分伦次,在从学者有着是否劳动者,在学业上有着是否切近实用等三项不同而已。其见异之处,虽为近日所片面赏识,但在当时则终归不实际,故很快消沉了。 不过,关于“境界图”还有两项必须说明:
1.作为个人的成就,它虽与“圣、贤、智、愚、不肖”的提法大致相当;但与“王、公、侯、伯、子、男、黎、奚”等的阶级贵贱,则毫无相涉。因庶人中不乏仁人,而公卿亦多暴戾。只是居实力地位者,尤具行仁之能力,故亦尤有行仁之义务,且亦足以久维其实力地位而已。2.说某人处于某一层次。仅只就其立说或常态而言,具体表现则每有升降,终非坐定不变,如孔子的大弟子颜渊,孔子表扬他也只说“三月不违仁”。又如周处除三害,暴戾之徒亦可于一转念问成为仁人。因为人既生活于物质生活中,言其“小体”自也是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有如地心引力,总有引而堕落的趋向,有待随时存养省察,使不失本心,以葆有“大我”。在境界层次上,只会是一个活的、上下摆动的状况,才是实情。整体文化中之有“百家”,亦犹整套住宅中之有厕、厨、卧室、书房,以至神龛一样,主人尽可按其时需,自作进出,哪有“独尊一间,罢除他室”的事象与道理?
总之,“百家”之不同,仅是他们的为学治事,有着境界虚实的差异,在整体文化生活中各有其存在之应然而已。其根本莫不基于仁爱和平的民族传统心态,而且相互间还有互为依存的关系。
后记春城冬月,得以为先贤善甫先生整理遗著,于我当称极大荣耀。先生之著述,发轫乎经史,卫道于传统。名山之作,出乎凡响。心感于斯,而有数言,伏以读者。
察先生之心声要言,主旨在于呼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与继承,勿贸然弃之精要。特别在当前儒家文化传统式微之际,发声振聩。须知文化事体非小,事乎民族发展所本。
以先生之阅历仰望,够资格且有资格为传统辩护。所持观念,悉出心曲。非止于学术,更出于信仰和良知。系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关切“中华在前进,世界在成长”,为中华民族复兴和成长而贡献。无愧一代真儒!
推先生之学术思想,凡有所说,皆有所本;出古入今,旁征博引。集哲、文、经济诸学,以义理、道德考察社会发展。虽然现代中国思想观念已有巨变,各持己见,未足稔熟,也是现实。儒家传统已经阅历了两千余年的实践,但儒学的现代化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上将居于何位,是一个博大而深刻的命题!
我引善甫先生为骄傲!他老人家是吾中华一真正的读书种子!
最后,感谢善甫先生的夫人杨佩兰老人以及子周孚政先生、女周永福女士的慷慨支持。尤其是先生的弟子孙炯,他为本书出版四处奔走,付出很大的心血,让老师的思想和精神发扬光大,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