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顽痴:王刚自传
分類: 图书,艺术,传记,
品牌: 王刚
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页码:308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4月
·ISBN:9787539936758
·条形码:978753993675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大众
·图书品牌:北京博集天卷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我本顽痴:王刚自传》品王刚故事 叹你我人生
这是一部写了大半辈子的书,不断被新的人生体悟覆盖,直到儿子诞生。
书里有我的现在,更多是我的过去;
有开心,有哽咽;有小满足,有大无奈;
有家长里短,有苦乐滋味;
有岁月积累下来的谅解,也有对自己的宽恕。
……
正是:
拍案未必惊奇,人生原本顽痴。
戏里戏外搬弄,半演半偈主持;
戏说和相非我?收藏孤独情丝;
王刚几回故事?悲喜轮转由之。
—— 王刚
作者简介王刚——中国最受老百姓热爱的主持人和演员之一。
他是共和国的同龄人,见证了新中国的所有风云历程!
他身份复杂:军人、主持人、演员、儿子、丈夫、父亲……
他天资聪慧、博学多才、性格刚烈、桀骜不驯。
他人生精彩却又神秘:拥有三次婚姻,老来得子、收藏天下。
他的故事比他讲的故事更精彩!
《我本顽痴:王刚自传》,王刚迄今唯一自传。
调和着红尘的滋味,带给你我欢笑泪水。
编辑推荐《我本顽痴》——听王刚讲述自己的故事!
很多人眼中,他是传奇的,三十年来位居演艺主持界第一线,长盛不衰;
很多人眼中,他更是神秘,三段婚姻、老来得子、却绝少绯闻;
在朋友眼中,他绝顶聪明,博学多才,独善其身,桀骜不驯;
在妈妈眼中,他是孝顺的好儿子;在儿女眼中,他是仁慈的好父亲;
他经历复杂,下过乡,串过联,当过兵,说过书,主过持,演过戏……
他兴趣广泛:收藏、话剧、京剧、相声、朗诵、跳舞,器乐……
他说自己一生可用“顽、痴”二字概括。
现在,他把自己的故事写成了书。
和您分享他的生命感悟、成功喜悦,以及不为人知的无奈辛酸。
目录
卷首 悲欢轮转:给先辈,给我的孩子们
我要给你们的这本书,就是这样一个空间——有我的现在,更多的是我的过去。
这个空间里,有乐呵,有哽咽;有小满足,有大无奈。
有关心娱乐界的人士殷切期待的家长里短;有老少爷们儿能体会的苦乐滋味和“不是滋味”。
第一章 顽劣童年
人在寻找慰藉的时刻,总是把信任和情感倾注给他最崇敬的人,尤其是孩子。
而我们那个时代的孩子,最崇敬的人还能有谁呢?
对了,就给毛主席他老人家写信!
第二章 关于那个饥馑年代
经过顽劣童年,在父母、亲朋、街坊、老师、同学的关爱中,我渐渐长大。
不妄言苦难是“营养”,也不妄言自己承受的“代价”。
如果命中注定要与“戏场”拥抱的话,我的“戏场”早在少年时的生活道路中就已展开。
第三章 在风暴中失落的
我第一次对于一个大时代产生的不安和恐怖,竟然在寂静的中午。
游泳的当间儿,在一个不经意看到的画面中发生,觉得野蛮离你那么近。
觉得洪流随时都能吞噬你。
第四章 难忘军旅生涯
和人谈起往事,总好说:“我当了整整26 年兵啊!”
有些事虽已日渐久远,但却总不能忘怀。只要受到什么诱发,它就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积雪的山川,蔚蓝的海疆,绵亘千里的边防线……
第五章 1976,与历史同行
中国人进入“电视复兴时代”,进入精神消费的“盛筵时代”。
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得益于压抑的情绪到了临界点时的历史选择。
大多数人的命运,也在碰撞之后随之转换。
第六章 由《夜幕下的哈尔滨》开启的“书缘”
我跟“书”的缘分,更是有一番特别的意味。
说书人王刚,曾经在形形色色的书里寄托着自己,张扬着自己。
一切似乎都从“夜幕下的哈尔滨”发端。
第七章 “非主流”主持人
世上有种动物,走兽们不把它视为同类,认定它是一只鸟,因为它长着翅膀;
鸟们也不屑与之为伍,因为它不下蛋,还吃奶,显然,不是它们同类。
这种动物叫蝙蝠。
有时候我觉得自已就像只蝙蝠。
第八章 戏场,人场,粉墨乾坤
很多人想听我说说剧组里外的事,我平素谈的不多。
一定要让我谈,只能谈谈我的直感,和人生社会的关联处,是谓“戏场,人场,粉墨乾坤”。
尽管这里头微妙处、利益勾连处不少,然而我的总体态度还是轻松面对。
第九章 我演和珅,还是和珅演我?
我演和珅,还是和珅演我?这是一个问题。
我演和珅,这话好理解。和珅演我?其实也不费解——
和珅让我再度名扬天下。我不能得了便宜卖乖。
第十章 收藏天下,享受孤独
既然是江湖,你就不能不笑看,笑侃,笑忘。
一位著名主持人说了,王刚收的其实都是“破烂儿”。
在这个圈子里,最难克服的是攀比、傲物、好胜,以及随时可能冒出的计较心。
第十一章 我挚爱的女性
女性代表着一种家园感,一种安静的皈依,甚至是我整个人生的本源。
女性的柔弱并没有让我体会到软弱无助,反而为我增添了男人的豪迈。
她们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扮演了相知者的角色……
尾声 儿子的世界,我的世界
人生的平凡与不凡,遗憾与圆满,我都历练了一遭。
回首往事,最终,全部激情都集中在儿子明亮清澈的眸子之中。
儿子啊,老爸的一切折腾,一切打拼,一切事业,一切名分,都是为博你的赏识而来。
……[看更多目录]
序言自序:我本顽痴
《我本顽痴》,书名有点各,容我解释一下。
“我本”,自不必说。“顽”,顽皮、顽固、顽疾、冥顽不化……但凡沾了“顽”字的,除了“顽强”,多含贬义。“痴”,痴呆、痴迷、痴狂、痴情、痴人说梦……全然褒义的也不多。
俩加一块——“顽痴”抑或“痴顽”。
唐•韦应物《逢杨开府》诗云:“一字都未识,饮酒肆顽痴”,说的是愚钝无知,酒囊饭袋一个。
清•曹寅《题吹箫美人图赠亮生》诗之一:“想见琴清茶嫩处,有人批颊骂顽痴”,说的是如此清雅宁静的氛围中,竟有人又打又骂,后者之行状可以想见,大约与《红楼梦》里的薛蟠差不多吧。
《红楼梦》第一回中甄士隐笑问那一僧一道:“弟子愚浊,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谛听。”此处则有自谦甚至藏拙之意了。
那我之“顽痴”到底何意?吾女婷婷帮我斟酌英文书名时,定为:Playing Life Seriously——前半句:戏剧人生?游戏人生?表演生涯?后面再缀个副词:郑重、严肃、正经、执着……
以上中文也好,英文也罢,怎么搭配,如何理解,拜托列位看官了。
王刚拱手
2010年4月
文摘插图:
后记儿子的世界,我的世界
此书落笔的时候,儿子正好度过1 岁的生日。
有了儿子,生活和展望和以前又有不同。
如今的网上流行说“回家”怎么怎么的,自己琢磨着,这“回家”挺好,
回家者,回归也,几经浪荡,归回本真也。在闹哄哄的世道人心下,回归也是个很好的事儿。
拍《铁嘴铜牙纪晓岚》第4 部时,每逢下工的时候,我跟哥儿几个道别,总是要带出一句:“回家抱孩子去喽!”
大家平常说“回家抱孩子”,总是用暮气沉沉的口吻,含着讽刺,显着老态,透着消极,而我挂在嘴上的“回家抱孩子”,则透着富足,显着圆满。
“回家抱孩子去喽!”
“老态”?“消极”?那是不敢有的。不能老,也不敢老。
孩子,也是我这本书的最终归结点。
如今这个全媒体时代,这个什么都可以弄来娱乐一把的时代,我的儿子是27 0 我本顽痴
在媒体殷切的关注之中诞生的。
那家杂志社手段特别逗。我爱人的爸爸妈妈住在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大院里,家里有两部电话,一个是地方线的,一个是部队线的。
那个电话是通过部队线打进来的,所以老两口自然就少了防范。
再加上刚有了外孙子,正沉浸在快乐当中,夫妇俩也根本就没往别处想。
一接电话,对方特别热情,口气里透着那份儿熟啊——“这是郑老师家吧?”“对对对,您是?”“怎么样,郑老师挺好吧?”“挺好的挺好的……”“孩子长得像
谁啊?”“都像,取他们的优点……”
该说的都说完了,忽然觉得不对:“您是哪儿啊?您哪位啊?”
一听对方说“我们是杂志社的”,吓得赶快把话筒放下了,老两口面面相觑。
当晚,这段音频网上就播出去了。
面对各种各样的爆料,不可能心里一点也不别扭。可是我该怎么办呢?还能怎么办呢?只好安慰着自己:你看人家写的,我怎么就写不出来呢?人家也是“正面报道”嘛,虽然就像写小说一样,一波三折——得遇点波折才好看,比如写到,王刚不准备要这个孩子,还去征询张国立的意见,张国立严肃地说:
你得要……
连什么心理活动都替我操办好了。虽说我读到这些“报道”的时候,鼻子耳朵都不知道往哪儿搁,该采取什么态度呢?
不吭声也是一种选择。只好采取低调处理吧。有人紧追不舍的时候,顶多挠挠后脑勺,自我解嘲:人家说的都是好事,可惜……有些好事咱们没摊上啊。
我甚至不无调侃地想象未来:儿子明儿大了,看到这样的描绘,原来他妈妈和他老爸竟然不想要他,会不会朝我们两口子嚷嚷:“好哇,你们当年真的很自私呃!”
儿子,其实不是这样啊。
儿子,假如你看到那些影剧小品里“将做人父”的大老爷们儿惶恐不安一惊一乍的样子觉得特别好笑的话,那当爸爸的我告诉你:你爸爸在产房外的表
现,那抓耳挠腮的模样,不比他们更庄重,更洒脱。
永远忘不了,当那个护士大声地说“男孩啊”,听到这个,我的眼泪哗就下来了;第一件事就是给妈妈打电话:“妈,您有孙子了……”
我妈说不出别的话,一个劲儿说好啊好啊。
永远忘不了,掀开那个小被角看见儿子的第一次父子相见,宝贝儿子侧着脸,眼睛闭着,眼线长长的,小耳朵的轮廓跟我的一样。
我一字一顿地说:“儿啊,是爸爸。”
骄傲的小家伙没答理我。
推着孩子的是个男护士,问:“王老师,您是在这儿等您爱人出来,还是?”
我有点不解:“什么还是,怎么的?”
“我们现在要上8 楼去给孩子洗澡,然后量体重、身长,还有诸多的指标。”
他指着门,特意关照了一句,“要通过走廊再上电梯,得先出这个门。”
“出这个门”意味着什么,彼此心照不宣。
男护士好心地再提醒:“走廊都是人。您是在这等您爱人?”
我说:“不不不,我跟你走。”
“可外面有人……”
2008 年,儿子刚出生半小时留影。
272 我本顽痴
我口气急促:“没关系,爱谁谁!……我就守着这车!”
上到8 楼,门口有一个布帘,我不自觉地还要往里闯,这回男护士真不干了。
“王老师,这儿不能进了。”
“里面几个啊?”
“放心吧,里面就您这一个孩子。”
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点点头说那行,我就在这儿等着。擦擦汗,定定神,还是忍不住鬼鬼祟祟地瞄那门帘。恨不得眼睛戴了一个潜望镜,跟过去,
罩着我的儿子。
说出这个心理状态,确实有着几分堪笑处:我真是怕给丢了,怕给换了。
我不是正主持《王刚讲故事》吗?里面好几个案例都是讲被换了孩子的悲剧,还有无意中抱错的事故。接下来就是伦理的冲突,突如其来的打击,感情的崩溃、重整……虽然在节目里,我是置身事外地讲,可轮到自己站在产房外,那是一副什么状态呢?说句有点不太妥当的话,真有点“革命革到自己头上”的滑稽感。
这些故事对我心理上的影响太大了,弄得我都有点强迫症了。
记不得当天下午,我再去棚里说《王刚讲故事》的时候,表现跟平常有什么不同。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期节目恰好有讲婴儿、讲孩子的故事,感觉大不一样了。
就记得辽宁台这个栏目的编导赵飞对我说:“王老师,你今天讲的,特别那啥……讲得太感人了,那感情老真挚了……”
儿子跟我一个属相,天干地支皆同,都是戊子年生人。莫非这也是一个轮转?
妻子请教过医生,医生的观察分析是:这孩子好奇心浓厚,将来可能适合探索性强的工作——比如说,研究性的工作。
两口子既高兴又有点心有不甘:孩子这么漂亮,让他自由发展,没准儿是个炫目的人杰啊。研究性的工作,会不会……寂寞了一点?哈。总之是矛盾重重,总之,是在无限欢喜中的瞎操心。
最强烈的感觉:他就是你,你的生命就由他延续了。
我和爱人,曾在《送子观音图》前默祷:希望我们的孩子是健康的、聪明的、漂亮的、活泼的。
不求更大的福祉,只求平安。只求延续。
任何一种祝愿,都免不了蹈入窠臼,可是,还能祈愿什么呢?
那一天儿子的百日宴上,主持人张国立要大家“民主议决”:希望王刚的儿子长成以后做什么?
“做演员?”
在场有二百多人,竟没一个人举手。
“当主持人?”
零零星星三两个赞成。
张国立看我一眼:“当收藏家?”
稀稀拉拉也就十几只手。
张国立好像很无奈地点点头,看了一下我爱人,仿佛很泄气地撂下一句:“大提琴演奏家?”
哗——全场沸腾,掌声雷动。
我和张国立两人孤独地站在那里,做面面相觑状。尤其是我,显出一副无比尴尬的神态,透着“怯”,透着卑微。
大伙儿笑得更欢。
我看着爱人,内心充满了骄傲和感激,她刚刚给来宾们演奏过圣桑的《天鹅》。一位幸福的经常抱着儿子喜极而泣的母亲,此刻恰如她当年的硕士论文的题目——《人琴合一》了,那她奏出的每一个音符怎么能够不动人魂魄呢?
孩子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欢乐,更多的时候,他给我们带来的,是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