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生计问题:源于中国人社会经济发展史的另类思考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社会学,社会学理论,
作者: 李伟 著
出 版 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1字数: 350000版次: 1页数: 345印刷时间: 2010-3-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179553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中华文明为何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中国经济为何在过去30年里持续高速增长?这两个问题,貌似无涉,实有关联。本书目的,是要阐明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国人千百年来面临的经济问题.主要就是如何生存下去的基本生计问题。从这一角度看,梁启超将经济学译作生计学,自有根据。
本书以“中国经济学在哪里”为切入点,探讨经济学方法论这一前提,顺势考察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演变。依循中国人的思路,渐进论述个人人生道路、家庭、家族以及村落的生计困境,据此推及“中国人”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历史画卷。作者着力探讨国人在农耕社会长期演变中生成的行为方式及其内在能力资本,并指出:一旦条件具备(第五章),尤其当制度性障碍大幅降低后,强大的经济力量因此迸发,这是深刻理解过去3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奇迹的关键所在。
作者自题本书“另类思考”,缘为角度独特,取材浩博,在宏大主题之下,作者的推理论证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援据较为全面,文笔流畅可读.有助于读者结合共性与个性、当下与既往的基础上去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演化史。
作者简介
李伟,1968年底下放江西丰城县荣塘乡,在农村生活6年,其中在茶场当过3年茶农。1975年2月进入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任职中学教师。1984年考入厦门大学经济系读研,1987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任职厦门大学经济系讲师,期间参加过国务院农研中心发展研究所“中国农地制度”课题组江西、福建两省调研。1989年后调入海南省,曾参与中改院及海南亚太区域研究中心筹建工作,1994年评为经济学副研究员,现任职港航控股公司总法律顾问。 作者研究兴趣:经济与社会发展史、农村土地问题、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资本理论。
目录
开篇问中国经济学在哪里?
第一章中国与西方:方法与思想史考察
一、西方经济学进入中国.
二、前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在中国的实践
三、当代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话语权
四、回到理性“经济人”假设的理论前提
五、“经济人”与国人
六、上古时代的“国人”与“野人”
七、古代经济思想(一):务农、食货与人民谋生之道
八、古代经济思想(二):田制、地权与恒产恒心之说
九、古代经济思想(三):义利、财富与大同理想之论
十、古代经济思想(四):分业、编户齐民与人口理论
十一、古代经济思想(五):节用、侈靡与货币理论
十二、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在抵抗中嬗变
十三、重新审视蒋介石的《中国经济学说》
十四、特别推崇费孝通乡土中国社会经济研究
十五、为经济学的中国本土化鼓与呼
第二章人生如梦:中国人的个人生计
一、生出来容易,活下去艰难
二、吃饭是头等大事
三、从吃喝有余到穿着得体
四、安居才能乐业
五、出行要安全、方便和快捷
六、土地是中国人的命根子
七、受教育是为了摆脱土地的束缚
八、职业生涯:与他人交往的需要和选择
九、熟人社会中“爱有差等”的行为方式
十、差序格局中的“泛均衡”交换关系
十一、跨越熟人社会后的角色交换(从关系人到经济人)
十二、小世界理论:人与人的六重联结(从经济人到关联人)
十三、生命成本流逝与个人生计二重性
十四、中国人一生的人力资本积累
十五、人生境界:从安身立命到“三不朽”再到五种人
十六、转眼就是百年:回归乡土大地之根
第三章富不过三代:农耕家庭、家族与村落的生计困境
一、婚姻家庭:一个人力资本产权交易的长期合约
二、农业的家庭经营效率与家庭财产的缓慢积累
三、家庭手工业及其他兼业经营与农家生计
四、人口生产:天伦之乐、更多的责任与紧张
五、分家析产:长期合约在代际传承中裂变
六、富不过三代:家庭内部的紧张与外部压力的共同制约
七、家庭财产的产权边界:模糊还是清晰?
八、从夫妻双系的家庭到父系偏重的家族
九、家族的经济功能:族田经营、祭祀与人才培养
十、家族企业的兴衰:与交易费用有关吗?
十一、从血脉到地缘:定居之家族聚居为地缘之村落
十二、农耕村落共同体:以聚居地为中心向周边不断扩张
十三、共同体内部的紧张与向外扩张面临资源有限
……
第四章盛不过三朝:中国人“天下”之国民生计
第五间重新解释世界:当前生计问题与未来之趋向
结束语通向东方人本主义——经济学之路或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