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女儿同行记2008年北京残奥会优秀志愿者王殊瑾的成长历程

分類: 图书,家庭教育,家教方法,
作者: 李芳著
出 版 社: 海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1字数: 120000版次: 1页数: 201印刷时间: 2009-11-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747726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的是一位母亲用爱心呵护女儿成长,用智慧教育女儿成长的感人故事。它告诉我们,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理解和关爱,需要激励和支持,需要懂得教育规律。我相信,千千万万希望孩子成长的母亲,一定能从这本书中得到启迪。
作者简介
李芳,1959年12月出生于福州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86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深圳大学工作。1990年调到深圳教育学院(师专)艺术教研室任教。1993年评为讲师。1995年转入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先后在艺术系和学生处工作。1999年由校团委选派,代表深圳大学在共青团深圳市委参与“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组委会工作一个学期。2002年至令在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工作。 1997—1998年学年度获深圳大学“先进个人”称号。1999年获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深圳市青年联合会颁发的服务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先进个人”称号。 曾参加深圳电视台和学校演出,担任独唱、领唱、钢琴伴奏。
目录
可敬的深圳妈妈(序)
题词
爱露滋润幼苗壮
蓓蕾初放亦多姿
小荷才露尖尖角
知识海洋扬风帆
海阔天空任翱翱
母女情谊深似海
祝福激励四方来
跋:母亲是最好的老师
附录:王殊瑾在校表现汇总
后记:关爱之情常铭记
媒体评论
可怜天下父母心。 读了《与女儿同行》,我想:我们的父母,只要能做到李芳老师的一半,天下的儿女全都幸福了:我们的儿女,只要能做到殊瑾同学的一半,天下的父母全都安逸了。 ——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 郁龙余教授 《与儿女同行》讲述的是一位母亲用爱心呵护女儿成长,用智慧教育女儿成长的感人故事。它告诉我们,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理解和关爱,需要激励和支持,需要懂得教育规律。我相信,千千万万希望孩子成长的母亲,一定能从这本书中得到启迪。 ——深圳大学城市文化研究所所长、“南粤教育人优秀教育” 吴俊忠教授 “要知道,你的生日就是妈妈的受难日,感谢给了我们生命的母亲,这才是过生日的意义。”这是《花季雨季》中江老师对全班同学说的话。实际上,除了生命之外,母亲给予儿女们的,是她的一切。《与女儿同行》一书,正是人世间这一伟大母爱的真实纪录。 ——深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郁秀
书摘插图
1986年7月,我从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本科毕业,和女儿的爸爸(上海同济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毕业)同时分配到深圳大学工作。
在怀孕期间,为了使胎儿得到更好发育,我每天坚持弹钢琴和播放胎教音乐给腹中的女儿听,每天和她说话。然而却忽略了自己应有的适当运动,给生产带来了困难。预产期已经过了十多天,但是女儿还没有出生。而我的双脚肿得像大面包,右腿坐骨神经痛得走路一拐一拐,我不得不住进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待产。医务人员非常负责,医生每天为我数次产检,最后看还是没动静,主任就决定为我打催产素。这一打就是三天,疼得我双手紧抓病床边,大汗淋漓、痛不欲生。但我始终在配合医生,我就一个心愿:女儿一定要尽早顺利地出生。
女儿终于在1987年8月21日出生。当她满月后,我仍坚持每天弹钢琴给她听。几个月后,奇迹出现了。睡在婴儿床上的她,竟然跟着我弹奏贝多芬钢琴曲《献给爱丽丝》的旋律,张开小嘴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我停下来她也停,我再弹她又发出“啊——啊——啊”的声音。我真的感到太惊讶了。当我试着换另一首在怀孕期间没弹过的曲子时,她就没任何反应,我再次弹奏《献给爱丽丝》这首曲子时,女儿马上又张开小嘴发出很洪亮的“啊——啊——啊”,中气十足,令我兴奋极了,胎教成功了!
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