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全纪录(附光盘)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外交、国际关系 ,
作者: 张晖,全宇虹,程汉琛编审
出 版 社: 中国广播影视音像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字数:版次:页数: 19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87194558包装: 盒装编辑推荐
全景记录中国外交舞台上人物与事件
国内第一档与外交部合作的广播节目
内容简介
从2008年开始,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制作周播节目《外交全记录》,开创了在广播节目中全景式记录中国外交舞台人物与事件的先河。该套节目依托国际台长期从事时政报道的专业采编播人员和节目团队制作播出。由国内知名专家及老外交官组成的顾问组以及外交部的鼎力支持,则使节目更为独具特色。节目播出以来,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20多个主要城市得到了广泛好评,被听众赞誉为用耳朵听外交、用心灵触摸外交的精神盛宴。本书即根据《外交全记录》开播以来的近20档精品节目文案整理辑录而成。
《外交全记录》通过真实细节与生动故事,以全新的视角,盘点中国外交资讯,解读中国外交政策;展示中国外交迷人魅力,展现新中国外交官的风采;解密外交事件内幕,介绍外交礼仪掌故,帮助受众了解我国外交发展历程,知晓外交事件背后实而又精彩的故事,洞悉外交官内心世界。倾听节目并通读全书,有如享受一道豪华丰盛而味道独特的外交文化大餐,令人回味无穷。
本书所辑录文章的作者,也就是《外交全记录》广播节目的创作者,是国际台一群优秀而富有活力的新闻记者,在国际新闻报道和时政报道领域颇有建树。他们长期跃在新闻事件的一线,以新闻记者的敏锐视角,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出色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重大报道任务。在《外交全记录》中,他们通过富有现场感的音响、丰富的口播内容、细致的观察、精到的笔触,以及多样的报道形式,使耕耘在我国外交战线上的人物的风度和魅力得到生动再现,使广播的时政报道愈加出声、出彩、出色。
近年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事业快速发展,现代综合媒体的平台日渐丰富,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空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衷心希望越来越多的有志于国际传播事业的年轻人,在国际台这个精彩的舞台上,为未来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目录
人物篇FIGURES
一颗不灭的星——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
杨洁篪人大记者会的台前幕后
吴建民——外交舞台展英姿
刘建超和外交部新闻司的故事
主席礼宾官罗林泉的故事
与非洲结缘的女外交官——许镜湖
外交名嘴——章启月
孙玉玺——菩提树下忆往事
事件篇EVENTS
使命维和
万隆精神日升月恒
一路走来的六方会谈
银球冲国界乒乓谱外交
国礼背后的故事
特辑篇FEATURES
汶川地震特别制作(一):生命在呼唤我们在行动
汶川地震特别制作(二):大爱无疆
春节特别制作:红蓝绿——不一样的欢聚
中非合作特别制作:相隔万里路浓浓中非情——五十年回望中非友谊
媒体评论
作为过去36年来最年轻的外长,他如何走上外交之路? ——《杨洁篪外长记者会的台前幕后》 “中美乒乓外交,一举改变了全球的战略地图。” ——《银球冲国界乒乓谱外交》 “真话不一定全说,但假话一定不能说。” ——《刘建超和新闻司的故事》 两卡车山东苹果、一头3岁小象——它们,曾经是不一样的国礼。 ——《国礼背后的故事》
书摘插图
人物篇FIGURES
一颗不灭的星——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
“我”与周总理的第一次见面
二十余位老外交官和老革命家同周恩来总理的第一次见面,在他们的记忆中依然清晰,如沐春风的感受永远难忘。
1955年,中国外交部前副部长杨福昌还是一个在学校读书的学生。那一年新学期刚开学,老9币就通知他要做好去埃及开罗大学学习的准备。当时,距中国万里之遥的埃及在国人的心中还是一个充满着神秘色彩的阿拉伯国家,而且刚刚成立六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尚未与埃及建交。就在即将前往埃及之际,学校通知他,周恩来总理要接见他们这些即将赴开罗大学的一名老师和七名学生。 “能见到周总理了!”杨福昌和同学们带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着。在总理接见他们的那一天,作为学生的杨福昌仔细地聆听着总理的布置和安排。由于当时中国尚未与埃及建交,因此杨福昌一行在当地的安全和与祖国的联系成为总理最关心的事情。
杨福昌说:“周总理接见了我们。周总理说:‘你们一个老师和七个学生去开罗,我们没有使馆在那儿,如果你们遇到了问题,怎么和国内联系呢?’总理考虑得很细,他说:‘你们再等一等。’当时我国已经决定在埃及设立商务代表处,因此周总理交代商务代表处的同志说:‘你们赶紧筹备一起去开罗’。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总理。我们当时是学生,只是在那儿默默地聆听他的一些讲话,他的一些意见,感受他的风度。总理考虑问题很细,对我们也很关心。他是非常和蔼的一位领导,非常有风度。”
杨福昌回忆说,根据总理的指示,有关部门安排好了他们留学的相关事宜,他们顺利抵达埃及。杨福昌后来才知道,他们远赴万里到一个尚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去学习阿拉伯语,源于周总理建设一支多语种翻译队伍的构想。
在埃及留学的日子里,杨福昌牢记总理在接见他们时的期望,牢记身上所肩负的重任,出色地完成了学业,并且走上了职业外交官的生涯。多年后,杨福昌成为了中国外交部的副部长,并出任中国驻埃及大使。
1963年,朝鲜一个文化代表团访华,后来成为中国驻韩国首任大使的张庭延第一次为总理当翻译,会见后,他还出席了周总理举行的欢迎宴会。张庭延说:“因为我是第一次给总理当翻译,还比较紧张,也不敢吃饭,听着总理讲什么,生怕漏掉犯错。但是总理一看我就说:‘你也吃嘛’,就把菜夹到我的碟子里面。总理四十几年前给我夹莱的情形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不能忘记。由此可以看到总理他老人家对一般的工作人员是非常关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