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学史:近代卷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中国古代哲学,
作者: 姜林祥 著
出 版 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6-1字数:版次: 1页数: 528印刷时间: 1998-6-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40637552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对于儒家伦理精神乃至整个传统文化进行价值选择,我认为需要注意这样几个要点:
一是要准确地把握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不为其局限性所拘囿;二是要给精华的东西注入新的时代内容,而不是煞费苦心地复原历史;三是要使接受下来的传统精神内涵体现出新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而不停留于历史的社会关系上;四是要在理论上作出新的价值诠释,经过创造性的转化,超越思想“原本”,而不拘守历史赋予它的表征意义;五是要有利于现实社会的进步,而不是单纯为了缅怀古代;六是要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不能助长民族离异。如能满足这几点要求,就可以作好价值选择。
总之,对于传统文化必须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那种一味不加选择地尊崇和颂扬,或一味不加分析地排拒和否定,都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创新,它必然会窒息文化发展的生机。只要我们把握住改革创新和迎接挑战这个立足点,传统文化就一定能够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定能够建构起高于以往任何时代的现代文明,从而使中国儒学在新的历史时代焕发青春!
作者简介
姜林祥,一九四○年生,山东省东平县人。一九六四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的教学和研究。现任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院长兼孔子研究所所长、教授。兼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政策分会常务理事、山东孔子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哲学学会理事等。主编或与人合著有《孔子思想与当代社会》、《中国哲学史》、《孔子家教》、《武训评传》等专著和《走向新世纪的中国儒学》等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鸦片战争前后今文经学的复兴
第一节 晚清儒学危机的出现
第二节 常州学派的今文经学
第三节 龚自珍的经世致用思想
第四节 魏源“以经术为治术”的思想
第二章 太平天国时期对儒学的第一次冲击
第一节 太平天国时期儒学的命运
第二节 洪秀全的反孔非儒
第三节 曾国藩的“卫道”与“扶持名教”
第三章 洋务派坚持的作为根本之“体”的儒学
第一节 洋务运动的兴起与西学东渐
第二节 早期改良派的“变器卫道”论
第三节 张之洞与“中体西用”论
第四章 维新派坚持的作为变法指导思想的儒学
第一节 维新变法思潮的产生及其特点
第二节 康有为与儒学
第三节 梁启超与儒学
第四节 谭嗣同的《仁学》与严复的中西文化观
第五章 辛亥革命对儒学的第二次冲击
第一节 民主革命思潮对儒学的冲击
第二节 “国粹”派的儒学观
第三节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与儒学
第四节 章 太炎与儒学
第六章 “五四”运动对儒学的第三次冲击
第一节 辛亥革命后的思想文化变迁与帝制复辟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及其对儒学的批判
第三节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对“孔教”的批判
第四节 儒学独尊地位的终结
第七章 新儒学的兴起(上)
第一节 新儒学兴起的历史条件及其特征
第二节 梁漱溟的新儒学思想
第三节 熊十力的新儒学思想
第四节 马一浮的新儒学思想
第八章 新儒学的兴起(下)
第五节 张君劢的新儒学思想
第六节 冯友兰的新儒学思想
第七节 贺麟的新儒学思想
第八节 钱穆的新儒学思想
第九章 国民党统治的官方哲学与儒学
第一节 戴季陶的“孔孙道统论”
第二节 陈立夫的“唯生论”
第三节 蒋介石的“力行哲学”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者对儒学的批判继承
第一节 郭沫若的儒学观
第二节 刘少奇对儒家伦理思想的批判继承
第三节 毛泽东对儒学的批判继承
第十一章 近代著名学者的儒学研究
第一节 孙诒让的儒学研究
第二节 廖平的儒学研究
第三节 王国维的儒学研究
第四节 胡适的儒学研究
第五节 顾颉刚的儒学研究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