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寸学 做人做事赢在分寸

分類: 图书,成功/励志,处世学,做人做事,
作者: 华阅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致公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字数: 230000版次: 1页数: 275印刷时间: 2010-1-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1799104包装: 平装最佳拍档


5分钟和陌生人成...
分寸学 做人做事赢在分寸
与此1件拍档商品一同购买
总定价:¥61.80
总当当价:¥42.90

请至少保留一件商品。
编辑推荐
做人讲分寸:为人处世,无往不胜
说话讲分寸:舌灿如花,开口是金
交往讲分寸:不卑不亢,上下圆融
办事讲分寸:进退有据,事半功倍
应酬讲分寸:迎来送往,.有礼走遍天下
职场讲分寸:实干巧干,可成“高干”
竞争合作讲分寸:取长补短,共创双赢
谈情说爱讲分寸:随情而爱,随缘而行
内容简介
人生在世,分寸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人际关系需要把握分寸,成就事业需要把握分寸,推进工作需要把握分寸,掌握分寸,是获得好人缘的第一准则,是获得成功的第一要务。
目录
第一章做人讲分寸——为人处世,无往不胜
一把握好分寸是人生的大智慧
1.把握好分寸,处世才能和谐圆融
2.把握好分寸,办事才能张弛有度
3.把握好分寸,才能把握命运的沉浮
4.把握好分寸,生命才能达到美的最高境界
二把握好分寸,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
1.在淡泊中充实自我
2.在宁静中练达人情
3.在宽容中涵养性情
4.理智控制情绪,做事才不偏激
5.心里装着大小,不为琐事计较
6.过犹不及,懒点或比勤更好
三把握好分寸,掌握要领是关键
1.刚柔并济
2.阴阳相滋
3.能伸能屈
4.冷热适中
5.不前不后
6.进退自如
7.外圆内方
8.可得可失
四 把握好分寸必须具备的处世技巧
1.少批评责怪他人
2.多尊重赞赏他人
3.激发他人的急切需求
4.情理冲突时以情动人
5.赢不了争论就避免争论
6.让想法是他自己的
7.别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
第二章说话讲分寸——舌灿如花,开口是金
一说话必须把握的八大分寸
1.说好三分话的分寸
2.避免过头话的分寸
3.避免露骨话的分寸
4.避免过谦话的分寸
5.避免风凉话的分寸
6.避免大实话的分寸
7.说好玩笑话的分寸
8.说好批评话的分寸
二与不同身份者说话的分寸
1.与上级说话的分寸
2.与下级说话的分寸
3.与同事说话的分寸
4.与朋友说话的分寸
5.与异性说话的分寸
6.与长辈说话的分寸
7.与晚辈说话的分寸
8.与爱人说话的分寸
9.与陌生人说话的分寸
10.与意见不合者说话的分寸
11.与小人说话的分寸
第三章交往讲分寸——不卑不亢,上下圆融
一交往中必须把握的十大分寸
1.自尊,也要尊人
2.认真,但不较真
3.抬高自己,不贬低别人
4.谦虚,但不虚伪
5.谨慎,但不拘谨
6.活泼,但不轻浮
7.老练,但不世故
8.严己,也要宽人
9.仁爱,别丧失原则
10.仁义,别忘利益
二与不同身份者交往的分寸
1.男女之间交往的分寸
2.夫妻之间交往的分寸
3.邻居之问交往的分寸
4.朋友之间交往的分寸
5.上下级之间交往的分寸
6.同事之间交往的分寸
7.同行之问交往的分寸
8.亲戚之间交往的分寸
三与不同性格者交往的分寸
1.对争强好胜者:别迁就
2.对翻脸无情者:留一手
3.对溜须拍马者:别得罪
4.对尖酸刻薄者:谨慎
5.对挑拨离间者:缄口
6.对雄才大略者:扶助
7.对愤世嫉俗者:回避
8.对小肚鸡肠者:忍让
第四章办事讲分寸——进退有据,事半功倍
第五章应酬讲分寸——迎来送往,有礼走遍天下
第六章职场讲分寸——实干巧干,可成“高干”
第七章竞争合作讲分寸——取长补短,共创双赢
第八章谈情说爱讲分寸——随情而爱,随缘而行
附录生活中100条为人处事的分寸
参考书目
书摘插图
第一章做人讲分寸——为人处世,无往不胜
一把握好分寸是人生的大智慧
从一定意义上说,分寸是一种不偏不倚、可进可退的中庸哲学。但中庸之道的抽象,不足以恰当地把握其中的内涵,而分寸之道,却是一种被形象化了的尺度,更易于让人明确地把握,具有可为人所用的实际操作性。
要想做到更好地把握分寸,不妨先看看分寸的历史渊源。孔子日:“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之矣。”这就是说,中庸是一种最高的德性,人们很久都不具备这种道德了。何谓中庸?即“不偏不倚”、“过犹不及”。他还说,做事只考虑实际的质朴以至胜过文采,则显得粗野;做事只考虑外表的文采以至胜过质朴,则显得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采全面兼顾,不偏于一面,才是做得恰到好处的君子。在孔子看来,凡事如果“过”了,就违反了中庸之道,就是不讲分寸。因此他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说白了就是君子讲分寸,小人不讲分寸。
在后来备受世人推崇的《周易传》也认为,一切事物的形成和变化都是由阴阳、刚柔、动静这些对立面的消长、交感、相摩、相荡所引起的。正可谓“一阴一阳谓之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周易传》还认为事物的变化都是从微小的变化开始的,微小的变化是凶吉的先兆,所以必须重视微小的变化。“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这就是说,一个人见到一点点微小的变化,就要立即行动起来,不要等一切都过去了再去行动。同时,《周易传》还强调,“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时时注意对立双方的转化的程度与分寸。”
由此可见,无论是孔子的“中庸”,还是到后来周易的“阴阳”,无不以分寸为内容和底蕴,无不闪耀着“分寸”的光芒。
……
书摘与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