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童书名家精选(全12册)--耕林文化精选好书
分類: 图书,少儿,图画书,平装图画书,
作者: (美)理查德斯凯瑞 等图,玛格丽特怀斯布朗 等文,敖德 等译
出 版 社: 连环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字数: 12000版次: 1页数: 共12册印刷时间: 2010-1-1开本: 24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5610309包装: 盒装最佳拍档
库纳斯金色童书...
金色童书名家精选(全12册)--耕林文化精选...
与此1件拍档商品一同购买
总定价:¥138.00
总当当价:¥82.80
请至少保留一件商品。
编辑推荐
全球销量超过3亿册,集斯凯瑞、威廉姆斯、玛格丽特怀斯布朗等众多名家的经典之作!
所有的婴儿出生时都是平等的,没有人会说话、数数、读书或写字,但这些孩子在刚进入幼儿园时就出现了差异。差异的原因在于:他们的父母是尽力培养他们,还是仅仅看着他们长大而已!
童书是把雕刻刀,它塑造着孩子的智性。在长长的童年中,最好能让孩子早早地与童书相遇,书中的世界和情感所引发的效应,会将孩子的智性雕刻出独一无二的形貌。
《金色童书》是美国妈妈最喜爱的睡前读物,一代一代经久不衰,既是古典,又是经典。直到今天,美国的妈妈们还在床头给孩子们读着这些曾经伴随她们度过美丽童年的图画书。耕林文化从《金色童书》中选出最为畅销的书目和最负盛名的作者,为中国的读者献上这道图画书的盛宴。丛书中的每一本都是主题鲜明,特点突出,非常实用,富有教育意义但绝不生硬,同时文字和画风深受孩子喜爱。丛书面向0-5岁的儿童,既有男孩子读的类型书,也有女孩子喜欢的故事,从多个角度给不同的孩子带来无上的阅读乐趣。
每套书赠导读一册。
内容简介
谁也没有想到,在1942年只卖25美分一本的《金色童书》系列会彻底改写出版的历史。它的文字讲究有趣,图画精美,所有人都买得起。图画书不再是一小部分人的阅读专利。
时至今日,《金色童书》系列在全球的销量已经超过了3亿册,《世界上最慢的小狗》是其中的佼佼者,全球销量超过1.5亿册。《小红母鸡》《长大了当什么》《怎么都吃不饱的狮子》《小象苏奇》《羞答答的小猫》《晚安,小熊》等紧随其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作品。
创作《金色童书》系列的队伍当中,有众多知名的画家和作家。包括《夏洛的网》《精灵鼠小弟》的插图作者伽斯威廉姆斯,《逃家小兔》的作者玛格丽特怀斯布朗,迪士尼卡通的首席画家古斯塔夫滕格伦,还有大名鼎鼎的理查德斯凯瑞。
这套《金色童书名家精选》是美国兰登书屋《金色童书》系列最脍炙人口的12本,不仅仅是为了纪念《金色童书》65周年的辉煌,还为了使这一含金量极高的优质品牌得以在中国继续流传,让中国的孩子们也可以轻松享受世界一流的图画书。
作者简介
【理查德斯凯瑞】理查德斯凯瑞(Richard Scarry),1919年出生于波士顿,美国最负盛名的儿童畅销书作家。一生创作儿童图书三百余部,全球销量超过3亿册,是世界童书界的幽默大师。他的“金色童书”系列风靡世界四十余年,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是美国家庭书架和美国国家图书馆的必藏书。以善良可爱的动物形象来模拟人类的行为,向孩子揭示日常生活的秘密,是斯凯瑞童书的最大特色。图书中丰富的信息量,精心设计的微小细节,以及故事中的游戏性和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会引导孩子长时间地投入观察和阅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像力。斯凯瑞的童书对于幼儿学习语言,了解自然界和社会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非常适合亲子阅读。1976年,斯凯瑞荣获美国爱伦坡特别奖。【伽斯威廉姆斯】伽斯威廉姆斯(Garth Williams,1912-1996),是一位享誉全球的童书插画大师。191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22年随父母移居英国,并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他原本想朝建筑、室内设计、雕刻发展,但在回到美国后,却开始对儿童书产生浓厚的兴趣。 1945年,E.B.怀特坚持要威廉斯为他的作品《精灵鼠小弟》绘图,而这本书,也使得他从此成为儿童绘本画家中的一颗闪亮之星。他曾经为多部著名作品插图,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怀特的《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罗兰的“小木屋”系列,乔治塞尔登的《时代广场的蟋蟀》,纳塔莉的《桥下一家人》等。威廉斯除了替无数的绘本文字作家绘画,也创作了不少属于自己的作品。其中,《黑兔和白兔》还登上了1958年《纽约时报》的排行榜,是一本笔触写实、内容温暖的“爱的故事”。他在1996年5月8日逝世,享年84岁。【玛格丽特怀斯布朗】玛格丽特怀斯布朗(Margaret Wise Brown 1910.5.23 - 1952.11.13)的生命只有短短的四十二年。然而,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她就创作了一百多本童书,像《月亮晚安》、《逃家小兔》和《小岛》等都是不朽的佳作。玛格丽特虽然学的是儿童教育,但她却觉得自己不适合执教转而从事出版工作,并亲自为孩子写书。由于玛格丽特常常与学校团体合作,她在孩子的阅读活动中体会孩子的特性,了解到孩子对新奇符号、味道、声音等特别感,也熟知他们的内在情绪,如害怕孤单、走失,以及需要被照料等特质。正因为如此贴近孩子,所以她创作的故事不仅深受孩子喜爱,也让她的故事灵感源源不绝。有一段时间,玛格丽特的故事产量非常惊人,六家出版社同时忙于出版她的作品,她也不得不用一些笔名替代,免得市场觉得她的作品太泛滥。有了大量的版税收入,她也过起富裕的生活,经常和皇家、上流人士来往。就在生命走到最灿烂的时刻,她却因为盲肠炎突然去世,震惊了美国的出版界。玛格丽特用她短暂的生命编织了许多故事,而其一生也像是一个传奇故事。
目录
长大了当什么
晚安,小熊
小红母鸡
消防车
兔子的家
一只以为自己是老鼠的猫
动物乐队
快活的翻斗车司机
羞答答的小猫
怎么都吃不饱的狮子
世界上最慢的小狗
小象苏奇
媒体评论
一定要为你的孩子买一套,我强烈推荐,这是永不过时的经典。 ——亚马逊网站5星级评论 我读这套书的时候,是五十年前。那时候的封面和现在不一样,开本也不一样,故事内容很适合读给孩子听。那种精装的封皮有时候被胶水粘的很紧,打开它很费劲。价格我记不太清了,但是很便宜,几乎每家买了一套。今天我已经是孩子的祖母了,但我还是愿意为我的孙子买这套书。真希望我的孙子有孙子的时候,还能为他读这套书。 ——美国读者评论 图画、笑容、美好的结局—通往纯真年代的美好旅行。 ——珍妮伊凡诺维奇(美国当代畅销书作家) 幸福的家庭是完美教育的温床 阿甲(儿童阅读推广人、红泥巴读书俱乐部创始人) 编辑坚持邀请我为《金色童书名家精选》系列中的《长大了当什么》写几句,我把这本可爱的图画书仔细读罢,忍不住笑了。我大概猜到了编辑的用意,因为这本书的确很像是为如我这般的爸爸们而创作的。 “如我这般的爸爸们”到底是些什么人呢?简单来说,就是将“做爸爸”这件事当做某种事业来看待的人。就像这本书里的兔宝宝,当兔爸爸提出一个议题“我的宝贝长大后会做什么呢”,全家上下都来建议和猜想。好家伙,这可是个大家子,除了爸爸、妈妈,还有哥哥、姐姐、爷爷、奶奶、叔叔、姑姑、舅舅、阿姨、表姐、表妹……他们的猜想有警察、小丑、牛仔、飞行员、消防员、火车司机、驯兽师、糖果店老板、儿科医生、农夫等等,真是应有尽有。如果这家人再庞大一点,三百六十行可能都列全了。可是兔宝宝却有自己的主意,在他的心目中,最激动人心的职业也比不上他的理想事业—当一个好爸爸! 显然,“如我这般的爸爸们”都已经不是兔宝宝了,而且都是些五大三粗的男人,在三百六十行中也多少有些出息,却为何与这位兔宝宝心有戚戚焉?原因很简单,因为事情本该如此。“做好爸爸”这件事与从事何种职业之间本无冲突,但做为一种人类的事业,“做好爸爸”这件事却极为重要,应该成为每位男性的成长必修课。这就是创作者斯凯瑞夫妇在《长大了当什么》一书中试图传递的道理。 《金色童书》是美国童书画家理查德斯凯瑞的超级畅销品牌,这本小书初版于1955年,是他的早期作品,也是他与夫人派特西亲密合作的结晶之一。斯凯瑞出生于1919年,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正赶上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可这似乎对他的成长毫无影响,因为他有一个非常幸福美满的家,父母经营着一家商店,都很疼爱孩子,家庭气氛特别宽松。在爱、关怀和尊重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斯凯瑞,将这些价值观也灌注到他的图画书中。他的儿子名叫小理查德斯凯瑞,长大之后也成为了一名图画书画家。 上世纪美国经济大萧条过后,也是美国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当头脑过热的人们冷静下来之后,或许能更多地体验到生活的幸福指数并不能与经济发达程度简单挂钩,而过度膨胀的物质欲望带给人们更多的是躁动和迷惘。罗兰怀德的《草原上的小木屋》系列正是出版于这个时期,故事对大草原上拓荒者家庭生活的描述令孩子们欢喜,也令大人们深刻反省。而40至60年代间,美国出现了婴儿潮,七千多万婴儿出生,约占美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出版于这个年代的《金色童书》,通过极为清晰简明的叙事方式,十分温馨可爱的绘画风格,极力讴歌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自然是大受欢迎的。而今天,在21世纪的中国,我们重读这样的作品,同样感到大受教益。 常听人这么说,外国经典童书最大的好处是没有或很少说教。我觉得也未必吧。这本《长大了当什么》说教之处就不少。比如故事里出现了家里的各种各样的成员,这是在教孩子辨明家庭成员的身份;还有,故事不但告诉了小读者有各种各样的职业,而且对它们不分高低贵贱,一视同仁。故事里甚至罗列了做好爸爸的几点要求: 1. 要给小宝宝们喂饭,不让他们挨饿; 2. 要喜欢陪孩子们玩游戏; 3. 在孩子们过生日的时候,要送他们礼物; 4. 每天睡觉前,要给他们说故事; 5. 到了睡觉的时候,要抱孩子们上床。 你看,这些要求有多具体!这些都是在说教,只是说得有意思,教得很好玩罢了。好玩的说教,没人会拒绝的。 作为创作者的斯凯瑞,通过这样的故事无非是想告诉大人读者这样的道理:对孩子的教育,根本上就是幸福感的培养,而营造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氛围,本身可能就是最完美的教育。这样的说教,于我心有戚戚焉。 2009年11月于北京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