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灸温灸条 50支装 温灸美容美体棒专用

分類: 康体保健,瘦身保健,瘦身美体,
品牌: 汗灸
品牌:汗灸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运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运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病症,都可用温灸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灵枢 . 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 . 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中有著血,血寒,故宜灸之。”温灸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火疗可以用于气血因寒而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症、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扶阳固脱作用
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以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 . 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
升阳举陷作用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 . 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孢子,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火疗。
关于陷下一症,脾胃学创始者李东垣还认为“陷下者,皮毛不任风寒”,“天地间无他,唯阴阳二者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今言下者,阳气陷入阴气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复其阳,脉搏证俱见在外者,则灸之”。
因此,温灸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
拔 毒泄热作用
历代有不少医学家提出热证禁灸的问题,如《圣济总录》指出:“若夫阳病灸之,则大逆”;近代不少针灸教材亦把热证定为禁灸之列。但古今医家对此有不同见解。在古代文献中亦有“热可用灸”的记载。温灸治疗痈疽,就首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籍均将温灸作为本病证的一个重要的治法。
唐代《千金要方》进一步指出温灸对脏腑实热有宣泄的作用,该书很多处还对热毒蕴结所致的痈疽及阴虚内热的消渴证的火疗作了论述。总之,温灸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能散寒,又能清热,表现对机体失衡的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
温灸防病保健作用
我国古代医学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火疗除了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重要的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外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