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的兴起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军事,世界军事,
作者: (英)毕晓普 著,李本明,薛蕾,王熙玲 译
出 版 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1字数: 224000版次: 1页数: 266印刷时间: 2010-5-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229017903包装: 平装
内容简介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军队悍然入侵波兰,揭开了历时近6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本书收录了40余幅颇具权威色彩的地图和70余张照片,跟随当年纳粹军队征服欧洲和北非的脚步,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初3年的战争进程,整个场面波澜壮阔、惊心动魄。
作者简介克里斯毕晓普Chris Bishop 出身于英国军人世家,知名军事历史学家,其主要作品有:《越南空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战役》及《坦克和装甲战车百科全书》等。
目录第1章 通向战争之路
第2章 “闪电战”和“虚假战争”
第3章 西线的战争
第4章 法国战局
第5章 英国孤军奋战
第6章 海上战争
第7章 巴尔干半岛和克里特岛
第8章 沙漠激战
第9章 “巴巴罗萨”行动
第10章 从莫斯科到斯大林格勒
书摘插图在陆军快速成长的同时,现代化飞机的研发也在同步进行。其结果就是在战争爆发时。德国空军与其潜在对手相比,拥有了或技术上、或数量上的优势。另外,由于德国骨干飞行员都有过参加西班牙内战的实战经验,因此,德国空军在战术上也有一定的优势。只有德国海军的发展较慢:其武器重建计划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显出成果。针对德国的扩军行动,英国、法国及国际联盟均表示抗议,但也仅此而已。希特勒向英国保证将限制海军的扩展,从而打消了英国的疑虑。
1935年6月,英德签订海军协议。根据该协议,德国海军将不得超过英国海军总吨位的35%,而更为重要的是,英国允许德国的潜艇吨位与英国皇家海军的相一致——对于一个在1917~1918年曾遭受大规模潜艇战袭击的国家来说,这实在是一个古怪的协议。然而,德国从未打算受制于这样一个协议:他们已经在建造两艘26000吨级的巡洋战舰,并计划在1940年初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作战舰队。
训练与装备
希特勒从重整军备计划中获益良多,但他并未公开启动它。由于坦克、毒气、飞机及U型潜艇这些进攻性武器受到禁止,德军对这类武器的训练不得不秘密进行。20世纪20年代,德国与苏联达成秘密协议。根据协议.德国军官与苏联红军进行了联合训练。
1927年初,监视《凡尔赛条约》执行情况的盟国控制委员会撤离德国。几乎同时,魏玛政府就加强了在德国境内进行新武器设计试验以及部队训练的工作。部队训练以及人员扩充一切进展顺利,但是希特勒知道,他的海军舰队、陆军师以及空军飞行中队需要武器。这些武器得由德国的工业心脏——萨尔和莱茵兰地区来提供,而这两个地区自从1918年以来一直被盟国军队占领,直到之前不久才撤离,但仍为非军事区,且根据条约不受德国控制。
1935年1月,希特勒通过一次公民投票行动收回了对萨尔的控制权。在这次有预谋的公投中,他赢得了胜利。作为既成事实,他向世界宣布德国恢复对萨尔的控制,对此各国都没有太多的兴趣和怀疑。下一步,1936年3月,希特勒怀着惶恐之心试探性地向莱茵兰地区派出军队。对这一入侵行动.英国和法国没有作出任何反应,英法给出的逃避责任的合理化解释是“他毕竟只是在自己的后花园中散步而已”。如果说希特勒的野心是使世界后来陷入冲突的主要原因,那么其他欧洲领导人的胆小怕事和目光短浅则是主要的推动因素。
重占莱茵兰地区两个月后,西班牙内战爆发。西班牙反对派领导人佛朗哥将军与墨索里尼、希特勒臭味相投,一拍即合,得到了德意两国从武器、“建议”到派兵等多方面的支持。
西班牙可以说是进行新军事技术试验和训练年轻军官的理想战场。意大利向西班牙派出了总计2万人的军队及一支2.7万人的“志愿民兵”:德国派出了一支6000人的“兀鹰”军团,其装备包括现代化的飞机、坦克、运输及通讯设备。用赫尔曼戈林的话讲,德国发现西班牙是“一个使我们有机会以实弹形式检验我们的军事装备是否尽如人意的地方”。德国对“兀鹰”军团的飞行员和部队实行定期轮换,以便使快速扩充的德国军队中有尽可能多的士兵得到实战训练的机会。P10-11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