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裂:柏林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家斯特恩回忆录
分類: 图书,传记,自传,
作者: [德]赫尔穆特斯特恩 著
出 版 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4-1字数: 160000版次: 1页数: 261印刷时间: 2003-4-1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02004110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作者斯特恩30年代为逃避纳粹的迫害,跟随父母来到中国,在哈尔滨等地度过十一年,中国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赫尔穆特斯特恩的父母亲决定流亡中国时,赫尔穆特只有十岁。在逃往满洲里的途中,赫尔穆特带上了他的小提琴。小提琴很快地成为他们一家在流亡中生存的重要工具。在哈尔滨,赫尔穆特常常在中国人举行的婚礼上、在夜总会里或饭店里,只是为了能吃上一顿饱饭而演奏。他真切地、同时也不动声色地描述自己在满洲里的贫困生活和日本军的粗暴。在十分危险的情况下,他组织其他流亡者离开中国,到了以色列。在那里,斯特恩成了以色列爱乐乐团的成员,在指挥家伯恩斯坦、克莱克和斯坦因贝格手下工作。然而,斯特恩的流亡生涯尚未结束。1956年他为了看望重病的父亲,到了美国。为了谋生,他在那里不得不给人卖鞋和风琴,作推销员,直到他能够在圣路易斯和罗彻斯特重操旧业为止。1961年他通过考试成为柏林爱乐乐团成员,后来晋升为第一小提琴和乐队首席,与采里比塔切和卡拉扬合作多年,还被选为柏林爱乐乐团常务理事,直到退休。
作者坦率地叙述了自己打上了历史、政治和文化烙印的各个生活阶段。这里涉及到犹太人与德国人以及纳粹德国的关系。这一切那样真实生动,那样感人肺腑,因为他描述的不是抽象的知识,而是切身的经历和深刻的体验。该书是一位小提琴家的奋斗史,也是一部20世纪形象的历史参考书,本书文笔流畅生动,在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忆述中,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命运、人生和音乐的独特体验与深刻理解。
内容简介
这本精彩的自传是一位小提琴家的奋斗史,也是一部20世纪形象的历史参考书,文笔流畅生动,在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忆述中,表达了对于生活、命运、人生和音乐的独特体验与深刻理解。作者斯特恩30年代为逃避缪粹的迫害,跟随父母来到中国,在哈尔滨等地度过十一年,中国成为他的第二故乡。50年代他进入以色列爱乐乐团,与著名指挥家祖斌梅塔,著名演奏家海菲兹、梅纽因、鲁宾斯坦等人合作。60年代他成为柏林爱乐乐团第一小提琴,与蜚声全球的指挥家卡拉扬长期共事。本书在德国出版后,立即成为畅销书,引起热烈反响,受到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卡奈蒂的高度赞赏。作者多次到德国各地巡回朗诵,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和喜爱。
作者简介
目录
1955
流亡之后,初次重逢
1938年以前
家庭和在柏林的童年
1933年后
1938年11月9日
开始流亡
1938-1949
在满洲里幸存下来
北京1941-1942
音乐生涯的开始
战争结束
中国人的婚礼
在苏联占领下
在内蒙古
到齐齐哈尔去找郭将军
野鸡,缬草和石头
1949
出境
在以色列从头开始
乐师交易所
在以色列爱乐乐团
不和谐的鼓声
第一次欧洲之行
1956
中间站美国
一种美国式的飞黄腾达
在圣路易斯和罗彻斯特
从1961年起
在柏林爱乐乐团
为什么回到德国?
与卡拉扬在一起的头几年
乐团音乐学院
1969-2000
1969年的俄罗斯巡回演出
乐团,不为人知的机构
1979年重返哈尔滨
失聪-突然坠落?
雷声滚滚,或者卡拉扬时代的终结
通向以色列的漫长道路
1990
以色列巡回演出
最后一章
译后记
媒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