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频率效应研究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作者: 邹韶华 著
出 版 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1-12-1字数:版次: 1页数: 298印刷时间: 2001/12/01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0003355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通过语用频率效应的研究,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语言中的很多问题是不能靠苦思冥想、坐而论道去解决的,必须靠调查分析去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谁更多地掌握了事实,谁就更多地掌握了真理,因而也就更多地享有发言权。
内容简介
“语用”指词语及句式(有时也包括语素)在语言中的运用,“语用频率”指词语及句式在一定的语言材料中运用的次数,“语用频率效应”指因词语及句式在语用中出现次数的多寡而对语言的意义、结构等产生的不同影响。
本书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现代汉语语用频率与语义的关系”的最终成果。本书对语用频率效应的研究立足于现代汉语,它不是对这种效应的全面、系统即穷尽性的研究,而是带有抽样的性质。全书分为四个板块,每个板块中的各部分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作者简介
目录
前言
中性词的语义偏移
一 中性词的语义偏移现象
二 中性词语义偏移的原因
“那个”的贬义分析
一 “那个”的贬义
二 近指代词和远指代词的语用频率
三 近指、远指与褒义、贬义
四 “那个”贬义的出现条件
附录 “这个/那个”100用例
方位词的定义、范围及“里”、“外”的不对称性
一 方位词的定义
二 方位词的范围
三 “里”、“外”的不对称性
《红楼梦》“里”、“外”对比研究
一 “里”、“外”使用频率比较
二 “里”、“外”的标记现象描写
三 “里”、“外”不对称的认知基础
常用5000词中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词汇使用频率比较
岐义的倾向性
“VP+NP1+de+NP2”结构的分化
动词连用的中心
积极性特征对“比”字句的结构及语义的制约
语法规范的习性原则
词类划分与词性标注
参考文献
后记
媒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