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自强《今日凉茶》(第二版)—最便宜的防病祛病保健良方

分類: 图书,保健/心理健康,中医保健,
作者: 佘自强著
出 版 社: 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1字数: 80000版次: 1页数: 224印刷时间: 2010-6-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6529102包装: 平装


甲型H1N1流感怎样预防?喝凉茶!如何防治手足口病?喝凉茶!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引发疫病怎么办?喝凉茶!熬夜虚火如何是好?喝凉茶!冬季频繁打火锅引起燥热有何对策?喝凉茶!老年人可以喝凉茶吗?可以!有无适宜孩童饮用的凉茶?有!但是,你又知不知道,喝凉茶必须先“把脉”,因人、对症,在适宜的时节、用正确的方法饮用凉茶,才能使之成为真正的“良”茶,有益身体。“广州汤王”佘药师集多年收集、研究凉茶的丰厚经验,并顺应现代生活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对凉茶进行改良,将近200剂实用、有效验的凉茶献给读者。同时从专业角度,用通俗语言详细分析每则凉茶的具体用法、适用病征、用茶宜忌、凉茶中各种成分的所发挥的作用。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把适用于不同疾病、不同体质与年龄的人群、不同季节、不同操作方法的凉茶制成便捷的索引,让每一位手执此书的读者,都能第一时间找到最适用的凉茶,享受凉茶带来的清凉健康。

佘自强,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优秀中医健康信使”得主,广东省中医院资深药师,广东省中医学会药膳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畅销书《今日靓汤》作者,被誉为“岭南汤王”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中药的药理、方剂和疗效研究以及中医药科普工作,在推广“药食同源”的传统理念和倡行中药的新用、活用、妙用方面,成绩斐然,贡献突出。他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擅于将食物和中药加以合理搭配及编组,并将其丰富的保健与辅疗效果,融入日常生活。

序
如何使用本书
凉茶的由来与发展
煲一壶好凉茶
凉茶『会喝』更有效
按需索茶
流行性传染性疾病适用凉茶
常见疾病适用凉茶
儿童适用凉茶
长者适用凉茶
各种体质人群适用凉茶
四时适用凉茶
简易凉茶
凉茶方解
附录一:拼音索引
附录二:部分罐装/盒装凉茶(植物饮料)简介
附录三:部分药材常用别名对照表

甲型H1N1流感怎样预防?喝凉茶!如何防治手足口病?喝凉茶!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引发疫病怎么办?喝凉茶!熬夜虚火如何是好?喝凉茶!冬季频繁打火锅引起燥热有何对策?喝凉茶!老年人可以喝凉茶吗?可以!有无适宜孩童饮用的凉茶?有!饮用凉茶被证明是历来实现清热下火、消暑祛湿等功能最简便又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一养生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爱,甚至发展成了现今时尚健康的清凉饮料,街头巷陌,酷暑严寒,时时处处均可见凉茶的踪影。 《今日凉茶》是名药师佘自强集多年收集、研究、和改进凉茶的丰厚经验所成的使用凉茶之专业指南。该书收录了将近200剂实用而有效验的凉茶,每一种都有清晰详尽的用料用法、功能主治和药效详解,并还赋予凉茶有别于传统凉茶的新功效和意义,使之贴合现代人生活环境与体质变化,使民众能真正从凉茶中获益;书中同时辑录了市售常见的罐装和盒装凉茶的功效与适用人群。以期能让喜喝凉茶的读者通过凉茶调理身体,养生祛病,这也正是佘药师一贯以来倡导“药食同源”理念的表现。 另一方面,本书强调按需、辩证用茶,这也正正是此书的可贵之处和一大亮点。人的体质有寒底、热底,阳虚、气虚、湿热等多种类型,仅热症也有虚、实、表、里之分,喝凉茶必须先“把脉”,因人、对症,在适宜的时节、用正确的方法饮用凉茶,才能使之成为真正的“良”茶,有益身体。书中将适用于不同疾病、不同体质与年龄的人群、不同季节、不同操作方法的凉茶制成便捷的索引,无论是否对中医药、人的体质和病症病因有深切了解,任何人都可轻松使用本书,而不必担心盲目喝凉茶对身体造成伤害。《今日凉茶》集权威性、实效性、广泛的适用性于一身,是居家必备的养生宝典。

凉茶方解
二叶茶
鲜菊花叶 30克
鲜桑叶 30克
红糖 适量
清水3碗煎至1碗,去渣加红糖调味饮用。
功效 疏风清热,凉血解毒。
适用 感冒头痛、风热赤眼、腮腺炎。
方解 本茶中菊花叶味辛、甘,性平,可清热解毒、平肝、清肺、去头风;桑叶味微苦,性微寒,具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之效。
二陈止痢茶
陈茶叶 10克
陈皮 10克
生姜 7克
清水适量煎沸5~10分钟,不拘时温服。每日2~3剂。
功效 燥湿化滞,行气止痢。
适用 痢疾、下痢脓血、赤多白少。
方解 本茶中陈皮理气化滞;生姜温中散寒;陈茶叶则具消滞、化气之功。
宜忌 湿热内盛及阴虚火旺者忌用。
二麦太子茶
浮小麦 20克
太子参 10克
麦冬 10克
蜜枣 (去核)3枚
清水3碗煎至1碗,分2次温服。亦可用泥鳅5~6条,开水烫去或用食盐洗去泥鳅体表之黏液,煎至微黄色后加入少许清水,与上茶共煲成汤饮用。每日1剂。
功效 益气养阴,敛汗。
适用 阴虚盗汗,症见夜睡时汗出、醒后汗止、夜睡烦躁不安、舌红、苔少。
方解 阴虚之人阳热相对有余,虚火煎迫阴津,津随虚火逸出体外,发为盗汗,治宜养阴敛汗。本茶中太子参养阴益气,固摄敛汗;麦冬滋阴;浮小麦甘凉,功能止虚寒、除烦热为君药。蜜枣甘润,既佐太子参、麦冬甘润滋阴,又口感清甜,小儿易于接受。若烦躁易怒者加白芍10克以柔肝敛汗;盗汗重者加糯稻根8克、五味子6克以加强敛汗的作用。
宜忌 阳虚自汗者忌用。
科属:百合科沿阶草属
别称:麦门冬、寸冬、麦冬、书带草、不死草
形态:多年生常绿草本。根较粗壮,根的顶端或中部常膨大成纺锤状肉质小块根。叶丛生于基部,狭线形。总状花序顶生,花茎比叶稍短或近等长,花白色或淡紫色。浆果黑色。
使用部位:块根
主要成分:多种甾体皂甙、黏液质、氨基酸、葡萄糖、β-谷甾醇、豆甾醇、维生素A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锌、铜、铁等成分。
品质鉴别:根部入药称“麦冬”,肥大,黄白色,产于浙江者质优。
使用注意:寒咳痰饮、脾虚便溏者忌用。
功效及应用:
① 麦冬性寒,长于润肺养阴,对肺痿、肺痈、咯血、燥咳、热病伤阴、病后虚羸等症有效。
② 麦冬有益胃生津的功效,可治疗萎缩性肾炎。
③ 麦冬注射液可对抗心肌梗塞,而其中所含的氨基酸和糖类化合物耐缺氧作用显著。
④ 将鲜麦冬捣烂外敷幼儿肚脐,可治疗少儿急性水肿。
经典论述:
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神农本草经》
疗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燥渴,止呕吐,愈痿蹶,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名医别录》
治寒热体劳,下痰饮。——《本草拾遗》
久服轻身,不饥不老。——《本草纲目》
人参叶润燥茶
人参叶 15克
龙利叶 15克
枇杷叶 15克
麦冬 15克
天花粉 10克
甘草 6克
头煎清水4碗煎至1碗;二煎清水2碗煎至半碗。早晚分服。每日1剂。
功效 清肺,润燥,止咳。
适用 干咳无痰,或痰少色黄而粘,或痰中带血丝、鼻咽干痛、失声、舌红、苔薄黄而干。
方解 肺为燥邪所伤,治宜清肺润燥,益阴止咳。本茶中人参叶清肺降火生津而疗肺燥;龙利叶润肺止咳利咽而治失声;枇杷叶清肺降气化痰而止咳;天花粉、麦冬养阴生津而润肺燥。各药合用,共奏清肺止咳,生津润燥之效。
宜忌 寒咳、胃寒者慎用。
三仙茶
焦麦芽 20克
焦山楂 10克
焦神曲 10克
蜜枣 (去核)3枚
清水3碗煎至1碗,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 消食,导滞。
适用 伤食症之不思饮食、腹胀,或伴嗳气、泻痢、苔黄腻、指纹紫滞。
方解 小儿脏腑娇嫩,脾胃易伤,饮食不节或过食高热量、高营养等物质,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使肠胃为食积所伤,治宜消食导滞。本茶用消食导滞之良药“焦三仙”(指山楂、神曲、麦芽均炒焦入药)。山楂健胃消食,是治疗伤食泄泻之良药,生用能化淤行滞,炒焦则增强消食健胃之功,并入肠道而消积止泻;神曲和胃消食,炒焦后减发散之力,增健脾消食之功。麦芽消食健胃,炒焦后长于消食导滞,是消米面食积之良药;蜜枣甘润以消减药之苦味。诸药合用,既健脾胃又消食积,是治疗伤食症之良方妙药。
宜忌 宜清淡饮食,可食用稀粥、面条等易消化之食物;忌食油炸食物和牛肉、猪肝等烦热滞邪之物。
三草消黄茶
白花蛇舌草 30克
金钱草 25克
益母草 25克
红糖 适量
清水5碗煎至2碗,加入红糖煮至溶化即可,分3次服,儿童用量减半。每日1剂。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适用 急性黄疸型肝炎,症见身目黄染、尿黄如浓茶者。
方解 本茶中白花蛇舌草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散结消肿之效,药理研究发现其能有效地对抗病毒对肝细胞的炎性损害和变态反应,防止纤维化和癌变;金钱草利胆退黄,解毒化湿,能促进胆汁代谢,加速黄疸的消退;益母草活血化淤,能改善肝脏血流及供氧,使受损的肝细胞及时修复和再生。三药合用,既清肝退黄,又保肝护肝。
宜忌 忌燥热、酒烟之品。脾胃虚寒者忌用。
三黄南板蓝根茶
南板蓝根 15克
大青叶 15克
黄芩 10克
黄连 10克
黄柏 10克
大蓟 10克
小蓟 10克
清水3碗煎至1碗,1日内分2次饮用。
功效 泻火解毒,清热凉血。
适用 预防流脑、乙型脑炎、感染性流行性疾病,适用于瘟疫疫情严重的地区。
方解 本茶中黄芩、黄连、黄柏性寒味苦,能泻火清内热,合而能泄三焦热盛;南板蓝根、大青叶有清热、凉血、解毒、清利咽喉的作用,常用于流感、大头瘟毒等症;大蓟、小蓟有凉血、止血、祛淤、消肿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出血症、感染性疾病。
宜忌 虚寒及寒湿者忌用。
中药熏蒸预防疫病
中药喷洒:用等份的石菖蒲和艾叶加水煮沸15分钟,药液加水兑成含生药约20%~30%的浓度,喷洒于地面和空气中。
烧熏:用等份的石菖蒲和艾叶烧熏,以烟雾适中为宜,过浓会导致呼吸困难、咽喉不适和恶心等症。用青蒿烧熏则可驱避蚊虫叮咬。
熏蒸: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5~10ml加水一倍稀释后加热,每次熏蒸1~2小时,每天或隔天熏蒸一次,可根据疫情连续熏蒸3~6天。
三黄栀子茶
黄连 1克
黄芩 15克
黄柏 10克
生石膏 (先下)15克
栀子 6克
清水2碗(若合用三仁汤加减时则3碗),煎至1碗。每日1剂,分1~2次饮用。宜连用3日。
功效 清热解表,化湿透疹。
适用 湿热困遏脾胃,除手足口有疮疖外,伴有发热、烦躁不安、大便干结、热重于湿者。
方解 本茶以主治三焦火毒热盛症的黄连解毒汤加减。大苦大寒的黄连清泻心火,黄芩清上焦之火,佐以黄柏泻下焦之火,又以栀子通泻、导热下行。湿热并重者,可用黄连解毒汤合三仁汤加减:常用黄连1克,黄芩、生石膏、滑石各15克,黄柏、北杏、淡竹叶各10克,栀子、通草各6克,白蔻仁(后下)3克,薏米30克煎服。
宜忌 此茶多为寒凉中药,小儿不宜多饮,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三藤清痹茶
忍冬藤 30克
清风藤 30克
络石藤 20克
败酱草 30克
土茯苓 30克
老鹳草 30克
头煎清水4碗煎至1碗;二煎清水2碗煎至半碗。温服。每日1剂。
功效 清热解毒,疏风除湿,活血通络。
适用 痛风属风湿热者,症见关节疼痛、扪之发热,甚者红肿热痛、痛不可触、得冷则舒、遇热则剧、舌红、苔黄。
方解 中医认为痛风属风湿邪热壅阻脉络。治宜清热除湿,通络止痛。本茶中忍冬藤、络石藤、清风藤一则性凉,功在清凉解毒,二则藤入络通经,功在活络定痛;土茯苓、败酱草、老鹳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诸药合用,共成清热解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效。
宜忌 脾胃虚弱者慎用。忌食虾、蟹及其他“发”物。
“发物”是指服用后会导致病人病情加重或诱发旧疾等后果的食物。因其本性刺激、助阳发散或含有异体蛋白、特殊激素等而对人体引起不良效应,如皮肤过敏、哮喘、胀气、伤口发炎等。发物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类:发风之物,如虾、蟹、鸡蛋、椿芽等;发热之物,如姜、花椒、胡椒、羊肉、狗肉等;发湿热之物,如糯米、猪肉等;发动血之物,如海椒、胡椒等;发冷积之物,如西瓜、梨、柿等各种生冷之品;发滞气之物,如羊肉、莲子、芡实等。应忌食哪些发物因人因病而异,可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详询医生。
三鲜清热茶
鲜茅根 30克
鲜崩大碗 30克
鲜车前草 30克
冰糖 适量
清水5碗煎至2碗,代茶频饮。每日1剂。
功效 清热,利水,通淋。
适用 泌尿系感染初起症轻者,症见尿频、尿急、尿黄、尿少、排尿涩痛、舌红。
方解 泌感初起多为湿热秽浊之邪滞留膀胱所致,治宜利湿清热。本茶中茅根上除肺胃伏热,下泄膀胱湿热,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茅根含丰富的钾盐,有显著的利尿效果,且能抗炎,增强免疫力;崩大碗苦寒清热、利湿通淋;车前草甘寒清热、利水通淋。三药合用既能清热利湿,又能抑菌通淋。本茶药味虽简,然诸药鲜用效果更为显著,且味甘,口感好,有良药而不苦口之实,易为患者所接受。此外,本茶也可去冰糖加猪小肚煲汤饮用。
宜忌 肾虚尿频者忌用。
书摘与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