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的荷兰文明

分類: 图书,文化,世界文化 ,
作者: (荷)赫伊津哈 著
出 版 社: 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1字数: 220000版次: 1页数: 253印刷时间: 2010-5-1开本: 20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6059153包装: 平装


本书是欧洲著名文化史家约翰赫伊津哈的力作之一。他以权威学者的睿智、世界眼光、深刻的历史漏见和特有的深情为世人揭开两个谜团:(一)荷兰这样一个边陲小国怎么能够创造一个历|史奇迹,在建国100年、独立50年后“突然”成为世界强围、欧洲中心;(二)这个创造了历史奇迹的国家为何兴也快、衰也速。
本书分为两部。第一部“论尼德兰”,解读荷兰的黄金时代及随后的衰落;第二部“论历史”,讲述荷鼍往欧洲的独特角色和作者本人独特的治学之路。

约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1872-1945)是荷兰历史学家、文化学这家,攻读印欧语-日本曼语语言学,1897年获博士学位,先后在荷兰和德国的莱顿大学、格莱顿大学校长,“二战”期间对法西斯点领者持严历批判态度,1945年荷兰解放前被迫害到死。他擅长印欧语文学,欧洲文化史,比较语言学和比较文化,代表作有《中世纪的秋天》、《游戏的人》、《伊拉斯谟传》和《17世纪的荷兰文明》、《明天即将来临》、《文明复活的必要条件》、《愤怒的世界》、《文化史的任务》、《历史的魅力》、《痛苦的世界》等,他在世时已经成为欧洲文化史尤其是荷兰文化史的权威。他的著作经久不衰,上列前四种均已在国内出版。他在中国学界的影响还在不断上长。

第一部 论尼德兰
一、17世纪的荷兰文明
1.荷兰文明崛起之谜
2.17世纪荷兰的社会结构与政治制度
3.17世纪荷兰的宗教与科学
4.文学艺术里反映的日常生活
5.17世纪荷兰的文学艺术
6.荷兰文明的衰落
二、尼德兰的精神
1.荷兰民族的渊源
2.荷兰民族的性格
3.荷兰民族的资产阶级品格
4.荷兰民族团结的力量
5.荷兰文化的危机
6.荷兰人民的任务
三、作为西欧和中欧中介的尼德兰
第二部 论历史
四、与天使角力的两位史学家
五、史学思想里的审美要素
六、我的史学之路
索引
译者后记

第一部论尼德兰
一、17世纪的荷兰文明
3.17世纪荷兰的宗教与科学
由于教会及其传达的讯息是出世的,所以教会必然倾向于破除社会群体之间尖锐的社会分割。我们已经看到,尼德兰的社会分割无论如何都不如大多数国家那样鲜明。然而,即使在这里,教会也可以发挥作用;一旦加尔文派成为首要的教派,它也会向这个方向努力,与其说是刻意为之,不如说是时事使然。牧师既造访城堡主人,也探望小店主。他的地位很重要,同时也极端微妙。教士多半在中产阶级里产生。鉴于加尔文派教义本身的性质,圣言的仆人首先是布道者,其次才是牧羊人。所以,他们把自己的任务看成是以讲演、告诫和规劝为主的任务,其职责自然而然就是判断和谴责,而且判断和谴责的对象还包括国家和社会。于是,教会的仆人们就成为张扬观点的人,虽然这些观点还不是名副其实的舆论,但其权威性已不能被当作突发的奇想。牧师的观点自然就具有民主的味道。作为人民的儿子,牧师又用人民的语言来宣讲圣言。那种声音根本不具有革命性:连贵族制度也没有拷问,但尽管市长居高临下自负地施政,他也清楚流露出小心翼翼的姿态。非贵族的、民众的观念不断从教会过滤出来,汩汩流向市镇厅。虽然教士们在市镇厅或议会里没有发言权,虽然行政官员们有时会劝他们维持秩序说:好了,好了,先生们,让我们管我们的事情、你们管你们的事情吧,但世俗当局完全清楚,教会的观点和态度是绝不能长期被忽视的。
教会、资产阶级和贵族的关系很像尼德兰的其他关系:不存在鲜明的分割。教会生活中的反贵族情绪并没有遭到贵族的有力抵抗,因为贵族的学识和文化多半是从教区牧师学到的,而不是从文法学校学到的,无论其精神和仪态都牢牢地植根于新教信仰之中。即使大人物也维持了朴素的作风;礼拜天与教会的密切接触、一切家庭大事中与教会的联系都有助于他们维持朴素的生活态度。教会的权威一旦被接受,她就不再反对执政者表现出来的浮华;相反,她就会把名人的悼文和怀念文字铭刻在盾形框架里挂在教堂的墙壁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