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
分類: 图书,医学,药学,中药,
作者: 黄璐琦,郭兰萍主编
出 版 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7-1字数: 322000版次: 1页数: 235印刷时间: 2007/07/01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2389193包装: 精装编辑推荐
本书全面展示了中药领域的最新代表性成果,包括中药资源生态学理论与方法、中药资源品质形成的生态学研究、中药资源生产的生态学研究、中药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涉及到当今生态学研究的诸多热点和难点问题,如环境胁迫、植物自毒、光合生理、菌根问题、空间分析、生态恢复、野生抚育、无土培养、生物菌剂等。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生态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的研究工作为基础,收集整理了当前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中最新的成果。从中药资源生态学理论与方法、中药资源品质形成的生态学研究、中药资源生产的生态学研究及中药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4个方面,全面展示了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的最新成就。该书涉及到当今生态学研究的诸多热点问题,如环境胁迫、植物自毒、光合生理、菌根问题、空间分析、3S技术、生态恢复、野生抚育、无土培养、生物菌剂等。这些问题。不仅是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多数也是国际社会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书为第一部关于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的学术专著,全面展示了该领域的最新代表性成果,分为中药资源生态学理论与方法、中药资源品质形成的生态学研究、中药资源生产的生态学研究、中药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4 个部分,涉及到当今生态学研究的诸多热点和难点问题,如环境胁迫、植物自毒、光合生理、菌根问题、空间分析、35技术、生态恢复、野生抚育、无土培养、生物菌剂等。
本书作者均为中药资源领域一线的研究人员,本书源自其多年扎实的研究基础和系统的科研积累。全书特色在于有理论、有实践,不乏独特的新理论、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对于中药资源学、植物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均可提供重要的、鲜活的学术参考。
目录
第一章 中药资源生态学理论与方法
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及进展
中药资源生态学的理论框架
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其种群生态学
药用植物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3S技术在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应用
基于3S技术的中药道地药材空间分析
数据库的构建及应用
两种不同模式中药适宜性区划的比较
不同生态环境类型药用植物资源的遥感监测方法
多变量统计方法在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章 中药资源品质形成的生态学研究
中药材产地与活性成分含量
生态环境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
植物药用成分的环境调控
环境胁迫下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及道地药材的形成
植物内生菌对道地药材形成的影响
我国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及其影响因子
影响苍术挥发油组分的气候主导因子及气候适宜性区划
丹参的地理变异及其道地性
第三章 中药资源生产的生态学研究
中药材野生抚育的理论与实践
施肥和土壤肥力对药用植物产量品质和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植物溶液培养及其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植物化感作用及其在中药材栽培中的应用
林药间作系统中药用植物光合生理适应性规律
杏-丹参林药复合系统中丹参光合和蒸腾特性
丹参土壤发生学特性
丹参的道地性与其生长土壤的理化性质
苍术根茎及根际土水提物生物活性研究及化感物质的鉴定
不同化学型苍术根茎及根际土提取物生物活性及化感物质的比较
土壤中无机元素对茅苍术道地性的影响
苍术根际区土壤养分变化规律
栽培苍术根际土壤微生物变化
柴胡生物学性状的种质与土壤效应
药剂消毒对西洋参根际微生物及根病的作用
钾对番红花球茎膨大的生理生态效应
氮素水平对喜树幼苗喜树碱含量的影响
第四章 中药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
药用植物栽培种植中的土壤环境恶化及防治策略
长白山区参后地生态恢复与再利用模式
刺五加种群更新机制
不同环境下刺五加种群构件生物量结构与生长规律
粗茎鳞毛蕨种群形态性状及其生态可塑性
基于TCMGIS—I的道地药材附子产地适宜性分析
道地药材茅苍术的资源遥感监测
泡囊丛枝菌根(AM)对苍术生长发育及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附录
中国生态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简介
本书主要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