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岁丸”上海行
分類: 图书,历史,地方史志,
作者: 冯天瑜 著
出 版 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5-1字数: 382000版次: 1页数: 414印刷时间: 2006/05/01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0704993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日本作为中国“一衣带水”、“一苇可航”的邻邦,又是东亚文化圈,或曰汉字文化圈的成员,自古以来十分注重对中华文化、中国国情的考察,明治维新后,日本积极对外发展,1862年幕府派“千岁丸”号官船赴上海考察。本书为当时的考察记行,反映了近代日本队人中国观的演变,更从外国观察者的视角,展现出晚清中国各个层面的景象,真实地再现了当年的中国。其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冯天瑜,1942年生,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专门史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研究,著有《中华文化史》(合著)、《中华元典精神》、《明清文化史散论》、《张之洞评传》、《晚清经世实学》(合著)、《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合著)、《“千岁丸”上海行——1862年日本人的中国观察》、《新语探源——中西日文化互动与近代术语生成》、《“封建”考论》等。
目录
序曲
第一章 日本幕末“开国”与遣使上海
一、“四只蒸汽船,惊醒太平梦”
二、“开国”的力度与主要方向
三、日本幕末的“对清策论”
四、以上海为渡航清朝的首选目的地
五、四次遣使上海
第二章 “千岁丸”——锁国二百年后使清第一船
一、宽永以降不平衡的中日交通
二、幕末打开对清交通的努力“千岁丸”的选购
三、“千岁丸”的使命
四、“千岁丸”乘员及其上海纪行文
五、高杉晋作与五代友厚
第三章 初识上海
一、长崎启程,千里风涛东海航
二、无炮的吴淞炮台 壁垒森严的上海城垣
三、中外船舶林立的巨港
四、华洋二界比照
五、“战败条约”笼罩下的屈辱
六、官府的排场与内囊空腐
七、围观文化
第四章 “太平战事”与“清洋会剿”
一、幕末日本对太平天国的关注
二、炮声隆隆,满目兵戎
三、搜集太平战事文献
四、着眼曾、李,了解清朝军政格局变迁
五、淮军阵营探查
六、从“华洋会防”到“华洋会剿”
七、“清、倭、英、法共剿”的传说——再析“围观文化”
八、洋兵跋扈藩士质疑清方借洋自保策
九、侧面探询太平天国情状
十、太平天国否定论及其对近代日本的影响
第五章 色彩斑斓的社会风貌
一、难民潮涌
二、鸦片泛滥
三、洋教传播
四、洋学译介
五、青楼遍布
六、民风:淳厚与刁滑
第六章 日清贸易的新拓展
一、从“居贸易”到“出贸易”
二、长崎会所商人及所携日本出口商品
三、《道台府应接书》上海当局对幕府商贸诉求的反应
四、藩士们的市场调查及购买蒸汽船的尝试
五、运回日本的货物及此行贸易收支
第七章 东亚文化圈内的协奏与变奏
一、东亚文化圈内涵
二、笔语
三、书画弈棋交往 古董鉴赏买卖 诗文酬唱应和
四、认同与离异
五、友谊与摩擦
六、日本武士与中国儒生比较
结语 “千岁丸”上海行的历史定位
一、开17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人踏访中国之先河
二、近代日本人中国观转折的起点
附录 “千岁丸”乘员上海纪行文选辑
纳富介次郎:《上海杂记》刘柏林译
日比野辉宽:《赘肮录》刘柏林译
《没鼻笔语》冯天瑜点校
名仓予何人:《海外日录》皮细庚译
高杉晋作:《游清五录:游清日记/五录序航海日录上海淹留日录续航海日录外情探索录卷之贰》李雪梅点校、译
颇有奥义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