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美学,
作者: 孙绍振 著
出 版 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6-1字数: 283000版次: 1页数: 337印刷时间: 2006/12/01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6222102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20世纪的我国文学理论,经历了曲折发展的道路。一般认为,世纪之初几十年与世纪之末的几十年,是我国文学理论发展的较好时光,自然,三四十年代也是出现一些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的时期。
世纪之初,我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势头原是很有希望的。梁启超标榜诗界革命、小说革命,把文学与当时救国救民的任务结合起来,也是国情使然。而王国维在19世纪德国哲学的影响下,摆脱了我国几千年的政教文学观,主张文艺为人生,提出文学的独立性与自主性问题,这较之稍后的美国与俄国的形式主义者的文学自主性理论,在论说上既早且要深入得多。但是,文学理论发展的趋势,并不是完全以个人的学识、审美趣味为依归的。
目录
总序
我的桥和我的墙(自序)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历史的裁决
——朦胧诗二十周年祭
论诗的想象
论小说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
形象的三维结构和作家的内在自由
论审美价值结构及其升值和贬值运动
论审美感知和逻辑变异
评陈涌的《文艺学方法论问题》
论幽默逻辑
论幽默逻辑的二重错位律
西方文论的引进和我国文学经典的解读
经典文本解读
论绝句的结构
论我国古典诗歌节奏的稳态和动态结构
论宋江形象的悲剧性质
赤壁之战的魅力的奥秘
附录:作者小传、主要著作与学术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