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举要——国学基础文库

分類: 图书,历史,史学理论,
作者: 苏渊雷著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9-1字数: 202000版次: 1页数: 319印刷时间: 2007/09/01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0008382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文史研究学者苏渊雷教授论述文史研究方法的一部著作。作者从读史要义、史料学的若干问题、国史弱点、文史研究的方法等方面,阐述读史、治史的意义与精要所在。同时,又分章节择其要点介绍了对于史学研究有重要作用和影响的人物思想及著作,包括《诗经》、《尚书》、《春秋》三传、诸子百家、司马迁与班固及其史著、《资治通鉴》、刘知畿、郑樵、章学诚,以及隋唐佛学思想等。
此书作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时代影响,一些表述现在难免过时之嫌,然而瑕不掩瑜,作者对于治史方法的真知灼见,至今仍有很强的指导价值。特别是新补充的对于国史弱点和文史研究方法的论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苏渊雷(1908—1995),原名中常,字仲翔,晚署钵翁,又号遁圆。浙江省平阳县玉龙口村人。解放前曾任上海世界书局编辑所编辑、中央政治学校教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专冶文史哲研究,对佛学研究独到,尤洞悉禅宗。主要著作有《名理新论》、《玄奘》、《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等三十余种,论文百余篇。治学之余,兼擅诗书画,被人誉为“文史哲兼擅,诗书画三绝”,与苏步青、苏昧朔并称“平阳三苏”。
目录
第一章读史要义
(一)史传著述,完备悠久
(二)载记之富,丛纳于史
(三)斗争史迹,积厚流光
(四)中外交流,史为镜鉴
(五)执简驭繁,心知其意
第二章关于史料学上的若干问题
(一)史料的类别及其阶级性
(二)史料来源与辨伪工作
(三)史料鉴别的几种方法
(四)怎样运用与分析史料
第三章《诗三百篇》与《尚书》
(一)《诗三百篇》
(二)《尚书》与《逸周书》
第四章《春秋》三传
(一)《春秋》修订旨趣
(二)左氏不传《春秋》说
(三)《左传》与《国语》是一是二问题
(四)《春秋》书法举例
(五)三传各具的特色
(六)《左传》在文学上的价值
(七)三传读法及参考用书
第五章诸子论纲
(一)研究诸子学说的现实意义
(二)诸子争鸣的时代背景
(三)诸子学说要义评介
(四)历来对百家的评论和总结
(五)目前尚在争论的问题
附:孔学演变过程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六章马班异同论
(一)《史记》、《汉书》所体现的倾向性
(二)司马迁、班固的风格异同
(三)简要结论
附:司马迁及其文章风格
第七章《资治通鉴》简论
(一)著书动机及编纂过程
(二)通鉴体例及其特点
……
第八章刘知幾、郑樵、章学诚的史学成就及其异同
第九章汉唐佛学对于中古哲学和文学的影响
第十章文史研究方法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