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易学基础教程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中国古代哲学,
作者: 朱伯崑主编
出 版 社: 九洲图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7-1字数: 450000版次: 1页数: 391印刷时间: 2006/09/01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114474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易学基础教程》是易学入门书中影响最大、最权威的著作,全面反映了易学的基础知识和最新、公认的研究成果,多次修订和重印。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全方位地介绍了《易经》、《易传》、易学、易图学、易学中的思维方式、易学与传统文化等各方面的易学概况,是一本易学爱好者必备的入门之书。
作者简介
朱伯崑,1923年9月生于河北省宁河县(今属天津市)。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年起,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至今。现兼任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院长,冯友兰学术研究会会长。主编《国际易学研究》。主要著作有:《易学哲学史》(四卷),《先秦伦理学概论》,《朱伯崑论著》等。
目录
绪 论
一、周易系统的内容和范围
二、易学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三、研究易学的目的和任务
第一章 易经
第一节 《易经》一书的内容与性质
一、《易经》二字作为书名的意义
二、《易经》的内容
三、《易经》的性质
第二节 龟卜和占筮
第三节 卦爻象的起源与结构
第四节 卦名和卦序
第五节 卦爻辞的内容及其与卦象的关系
一、从文句体例角度分析
二、从社会史角度分析
三、从哲学史角度分析
四、卦爻辞与卦爻象的关系
第六节 《易经妒的编纂及其历史价值
一、《易经》的编纂
二、《易经》的历史价值
第二章 易传
第一节 《易传》的形成和特质
一、《易传》的形成年代
二、《易传》的作者
三、《易传》的特质
第二节 彖传
一、《彖传》解经的体例
二、《彖传》的思想
第三节 象传
一、《大象传》的体例和思想
二、《小象传》的体例和思想
第四节 文言传
一、《文言传妒解经的体例
二、《文言传》的思想
第五节 《系辞传》的易理观
一、论占筮的原则和体例
二、论《易经》的性质
三、论《易经》的基本原理
第六节 《说卦》易说
一、论占筮的原则和体例
二、论《易经》的义理
第七节 《序卦》,《杂卦》论卦序、卦义
一、《序卦》论卦序之义
二、《杂卦》的卦义说
第三章 易学
第一节 易学的性质、内容及其意义
一、易学的性质
二、易学的内容
三、研究历代易学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节 易学的分期
一、汉代易学
二、立目唐易学
三、宋明易学
四、清代易学
五、近人易学研究的倾向
第三节 易学的流派
一、汉代象数学派
二、立目唐义理学派
三、宋易中的数学派和象学派
四、宋易中的义理学派
第四节 各家解经的体例
一、虞翻的卦变说
二、王弼的一爻为主说和适时通变说
三、程颐的随时取义说
四、朱熹对《周易》经传的理解
五、来知德对占筮体例的论述
第五节 易学的基本范畴
一、太极
二、太和
三、象数
四、象理
五、道器一形上形下一
六、元亨利贞
七、神化
第六节 易学中的阴阳五行观
一,京房的阴阳五行说
二、郑玄易学的五行说
三、张载的阴阳兼体说
四、朱熹的阴阳流行和阴阳对待说
五、方氏易学的阴阳五行观
六、王夫之的阴阳实体说
第四章 易图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易图学与汉代象数之学
一、京房卦气说
二、《易纬》卦气说
三、《周易参同契》卦气说
第三节 宋明时代的易图学
一、河图、洛书学
二、周氏太极图及其相类似的太极图
三、阴阳鱼太极图及来氏圆图
四、先、后天图
第五章 易学中的思维方式
第一节 易学思维的特征
第二节 直观思维
一、《易经》中的直观思维
二、《易传》的直观思维
三、易学的直观思维
四、直观思维的特征
第三节 形象思维
一、《易经》中的形象思维
二、《易传》中的形象思维
三、易学的形象思维
四、形象思维的特征及影响
第四节 逻辑思维
一、分类
二、类推
三、形式化
第五节 辩证思维
一、变易思维
二、相成思维
三、整体思维
第六节 象数思维
第六章 易学与中华传统文化
第一节 易学与哲学
一、宇宙演化学说
二、宇宙本体学说
三、宇宙形态学说
四、天人关系学说
第二节 易学与道教
一、《周易》哲学与道教
二、《周易》符号系统与道教
三、周氏太极图与道教
第三节 易学与政治、伦理
一、易学与政治
二、易学与伦理
第四节 易学与数学
一、易学符号系统及筮法的数学内涵
二、易学与中国古代数学的理论范式
三、易学数学派与科学的数学
四、易学与中西数学的会通
第五节 易学与天文气象
一、《周易》经传关于天象和历法的论述
二、易学中的卦气说与历法
三、易学思想与天体论
第六节 易学与医学
一、医《易》会通说
二、医学中的天人观
三、医学中的阴阳观
四、医学中的五行观
五、医学中的观象知器论
六、易学与养生
第七节 易学与美学、文艺
一、易学对中国美学的影响
二、筮法与文艺创造
三、易学对中国各门文艺的影响
第八节 易学与建筑
一、《周易》中的建筑信息
二、三极之道与建筑环境
三、保合太和与建筑境界
第九节 易学与史学
一、《周易》经传的历史学蕴涵
二、司马迁的易学与史学
三、史学对易学的作用
四、章 学诚的易学与史学
附录一 周易
附录二 周易知识系统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