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原理
分類: 图书,经济,区域经济 ,
作者: 郝寿义著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9-1字数: 362000版次: 1页数: 328印刷时间: 2007/09/01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208073159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丛书的核心成果《区域经济学原理》作为一本区域经济学者的理论研究著作,在主体内容结构上,包含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禀赋、区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和区域发展中社会经济要素空间结构及其演变两大组成部分。在这两个主体部分之下,又包含了现代区域经济学家的主要理论领域,如均质空间和非均质空间的划分,要素禀赋的空间分析,区位、区位选择与集聚经济,集聚经济与经济区的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及其不平衡,区域经济的自组织功能,区域治理等。因此,在内容结构上,系统性和理论性均比较强。应该说,该书概括了区域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新的领域。作者对国内外这个领域的发展有清楚的分析脉络和理解,也具有自己的评价。该书还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例如,将地理要素差异和环境特点作为非经济因素用于对区域发展的评价;针对不平衡问题,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周期演变规律,揭示了不平衡发展的内在机制,探讨了协调发展的路径,也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区域经济学原理》是这套“区域经济学丛书”的纽带与核心,清晰构建了一个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框架。除带有总论性质的对区域经济分析的逻辑前提和方法论进行探讨的部分(《区域经济学原理》的第1、2章)外,这个研究框架的具体内容由五部分有机构成,而这五个部分又可以相对独立地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共同支撑《区域经济学原理》一书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观点。
第一部分是区位与区域形成,这部分内容涉及《区域经济学原理》中的第3、4、5章。高进田博士研究完成的《区位的经济学分析》在反思传统区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区位观,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区位区位选择聚集经济一经济功能区——经济区域的历史和逻辑的演化机理。
第二部分是区域发展理论,对应于《区域经济学原理》的第6章。王建廷博士研究完成的《区域经济发展动力与动力机制》在经济区域形成的基础上,构建了以聚集为核心的时空相结合的内生动力模型,揭示了始于要素禀赋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这跳出了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简单沿袭宏观一般经济增长理论的路径。
第三部分是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理论,对应于《区域经济学原理》的第7章。金相郁博士研究完成的《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与协调发展》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不同要素对于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古典经济学的自然要素禀赋纳入分析,提出了要素适宜度概念,阐明了由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到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径。
第四部分是区域主体与空间经济自组织,对应于《区域经济学原理》的第8、9章。金丽国博士研究完成的《区域主体与空间经济自组织》力图从区域微观主体的空间行为视角来构建区域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和揭示空间经济演化的微观组织机理。由于主体经济行为必然会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与不平衡问题,所以这部分的研究也是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不平衡发展研究的一个补充。
第五部分是区域治理,对应于《区域经济学原理》的第10章。孙兵博士研究完成的《区域协调组织与区域治理》强调区域内多主体的共同参与和互动,依据区域内各个主体的利益需求,调动微观区域主体的积极性,进行区域的有效治理,为区域经济发展政策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另一种值得借鉴的思路。
内容简介
本书为南开大学“985工程”区域经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研究的核心成果,是“当代区域经济高级研究教程”中的一本。全书共分10章,融合、借鉴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对于空间问题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以“空间的均质与非均质对立统一”为区域经济研究的逻辑起点,从要素与要素禀赋出发,通过分析要素禀赋与经济空间、区位、区位选择与聚集经济、聚集经济与经济功能区、经济区域、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区域主体与空间经济自组织、地方政府与空间经济自组织、区域协调组织与区域治理等问题,构建了区位理论与区域理论相统一的经济区域形成理论,以及以此为核心的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主体与主体行为理论和区域治理理论。
本书回答了目前区域经济学理论方面存在的几大关键问题:区域经济分析的逻辑前提问题,区域经济学的核心概念问题,区位理论与区域理论的关系问题,区域经济发展理论问题,区域经济主体问题和区域治理问题。并且本书以区域经济主体的区位选择理论作为区域经济学的基础和逻辑起点,从均质与非均质两个不同视角分析了从区位选择到聚集经济的实现路径,突破了区域经济学研究长期以来从问题到对策的研究范式,为区域经济学找到了微观基础。
目录
导论
第1章 均质与非均质空间分析
1.1空间问题与经济学
1.2均质与非均质空间的含义
1.3传统空间分析路径的特征与局限
1.4经济空间——均质与非均质的有机统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2章要素禀赋与经济空间
2.1斯密的要素禀赋观
2.2要素和要素禀赋
2.3要素禀赋与空间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章区位
3.1区位与区位理论
3.2基于要素禀赋的区位内涵和特征
3.3要素禀赋与区位变迁
3.4区位差异与区位主体偏好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区位选择与聚集经济
4.1从区位选择到聚集经济的演绎分析是区域经济学的重要微观基础
4.2均质空间下从区位选择到聚集经济实现的路径
4.3 聚集经济的微观机理——一个非均质空间下的区位选择假说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聚集经济、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
5.1经济功能区
5.2要素禀赋、聚集与经济功能区
5.3经济区域形成
5.4经济功能区裂变与经济区域空间结构演进
5.5经济区域特征及其边界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6章区域经济发展
6.1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与本质
6.2 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与动力机制
6.3区域经济发展模型
……
第7章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第8章区域主体与空间经济自组织——基于厂商和居民的分析
第9章区域主体与空间经济自组织——基于地方政府的分析
第10章区域协调组织与区域治理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