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塑性Fe-C合金大塑性变形的基础研究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作者: 赵新著
出 版 社: 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2-1字数: 169000版次: 1页数: 194印刷时间: 2008/02/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198793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针对低塑性Fe-C合金进行了一系列大塑性变形研究。全书分为6章,分别介绍了板条马氏体的大变形冷轧、马氏体的温变形、球墨铸铁QT450-12的热变形行为、球墨铸铁和灰口铸铁的包覆叠压变形。本书内容丰富,讲解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内容简介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大塑性变形技术是一种独立于热处理之外的、可以改变材料相交、组织和性能的技术。然而,该技术在低塑性材料上的应用还很少。本书针对低塑性Fe-C合金进行了一系列大塑性变形研究。全书共分为6章,分别介绍了板条马氏体的大变形冷轧、马氏体的温变形、球墨铸铁QT450-12的热变形行为、球墨铸铁和灰口铸铁的包覆叠压变形。
本书内容丰富、创新性强,可供大专院校材料类专业的教师及研究生了解低塑性Fe-C合金大塑性变形的研究进展,也可用于指导大型钢铁企业进行先进生产工艺和产品的开发。
作者简介
赵新,1969年9月9日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副教授。2005年8月毕业于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1年以来,一直从事钢铁材料的强化、韧化和组织超细化的研究工作。现已在Materials Sdence & Engineering A、Materials Letter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和《钢铁研究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被SCI收录六篇、EI收录十篇。作为主要参加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二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作为一般参加人承担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一项、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二项。参加编写研究生教材一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目录
第1章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大塑性变形工艺方法的研究进展
1.2.1 等通道角挤压法
1.2.2 高压扭转
1.2.3 多向锻造和多向压缩
1.2.4 反复冷轧法
1.2.5 累积轧焊法
1.2.6 冷拔
1.2.7 反复弯曲平直法
1.2.8 超音喷丸和高能喷丸
1.3 材料在塑性加工过程中的组织转变特点
1.3.1 晶粒的细化
1.3.2 大角晶界
1.3.3 变形织构
1.4 大塑性变形材料的机械性能
1.4.1 强度和硬度
1.4.2 塑性
1.4.3 超塑性
1.5 低塑性Fe-C合金大塑性变形的研究进展
1.5.1 淬火钢大塑性变形的研究概述
1.5.2 灰铸铁大塑性变形的研究概述
第2章板条马氏体大变形冷轧后的组织与性能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板条马氏体大变形冷轧工艺
2.2.3 显微组织分析
2.2.4 力学性能实验
2.3 显微组织测试结果与分析
2.3.1 原始板条马氏体组织
2.3.2 冷轧板条马氏体组织形态特点
2.3.3 退火过程中的组织转变
2.4 力学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2.4.1 退火温度、时间对硬度的影响
2.4.2 退火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2.4.3 退火温度对拉伸断口形貌影响
2.5 板条马氏体大变形冷轧工艺的晶粒细化机制
2.5.1 马氏体相变的晶粒细化作用
2.5.2 大变形轧制细化马氏体板条晶
2.5.3 低温再结晶处理形成等轴超细晶体铁素体
2.6 拉伸断口的分层机制
2.7 本章小结
第3章马氏体组织的温变形后的组织与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温压缩实验
3.2.3 温压缩后试样的室温力学性能测试
3.2.4 温压缩试样微观组织观察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压缩前不同保温时间的流变曲线
3.3.2 M和F+P组织不同T和s压缩的流变曲线
3.3.3 本构方程的确定
3.3.4 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的确定
3.3.5 压缩温度和应变速率对应力的影响
3.3.6 不同温度回火组织和球化退火组织温压缩的流变曲线
3.3.7 M和F+P组织温压缩后的显微组织
3.3.8 温压缩后的室温显微硬度
3.3.9 温压缩后的室温拉伸性能
3.3.10 拉伸断口形貌SEM观察
3.4 讨论
3.4.1 M组织温变形流变行为及其加工软化机制
3.4.2 M组织温变形细化晶粒机制
3.4.3 生产实际中M组织温变形的可行性
3.4.4 实现碳化物的快速球化
3.4.5 M组织温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球墨铸铁的高温变形行为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热变形实验
4.2.3 显微组织分析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3.1 球墨铸铁高温流变曲线
4.3.2 温度对流变应力的影响
4.3.3 应变速率对流变应力的影响
4.4 球墨铸铁的热变形方程
4.5 Z参数
4.6 热变形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
4.7 热变形能量消耗效率
4.8 热加工图(ProcessIng Map)
4.9 本章小结
第5章球墨铸铁大塑性变形后的组织与性能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包覆叠压制备工艺
5.2.3 石墨化退火工艺
5.2.4 力学性能测试
5.2.5 显微组织分析及断口形貌观察
5.3 热变形对石墨形态的影响
5.3.1 显微组织观察结果与分析
5.3.2 热变形对石墨形状的影响
5.3.3 热变形对石墨间距的影响
5.3.4 热变形对石墨面积分数的影响
5.4 热变形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5.4.1 退火试样的显微组织
5.4.2 热变形对拉伸性能的影响
5.4.3 石墨形态对拉伸行为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灰口铸铁大塑性变形后的组织与性能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6.2.1 实验材料
6.2.2 包覆叠压制备工艺
6.2.3 一次性包覆叠压制备工艺
6.2.4 石墨化退火
6.2.5 微观分析方法
6.2.6 机械性能实验
6.2.7 阻尼性能实验
6.3 热变形灰口铸铁的组织特征
6.3.1 热变形灰口铸铁中的石墨形态
6.3.2 退火后灰口铸铁中的石墨形态
6.3.3 热变形过程中石墨的回熔
6.3.4 热变形过程中石墨片的断裂与粘合
6.4 热变形对灰口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6.4.1 热变形对灰口铸铁显微硬度的影响
6.4.2 热变形对拉伸性能的影响
6.4.3 SEM断口形貌观察
6.5 石墨形态对灰口铸铁拉伸性能的影响
6.6 热变形对灰口铸铁阻尼性能的影响
6.7 本章小结
书摘插图
第1章绪论
1.1 选题背景
本书的研究内容是在已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铁基原位复合板及其弱界面的增韧机制”基础上提出来的。前期研究表明:15CDV6淬火钢(板条马氏体组织)经过多道次累积大压下量冷轧后,多数板条马氏体沿轧向平行轧面排列,形成(100)织构取向带均匀分散地嵌于(111)基体中的层片结构。层片厚度90rim,层间弱界面为(100)织构取向带内相邻马氏体板条晶界。由于弱界面的增韧作用,这种显微多层钢板具有超高的强韧性,屈服强度在1500—1800MPa水平时,延伸率为9%-11%,断面收缩率为35%~50%,屈强比为0.98,断裂韧度85~110MPa,596 NaC1水溶液中应力腐蚀断裂门槛值与断裂韧度之比大于0.85,是一般超高强度钢这一指标的3~5倍;在25~196℃无韧脆转变现象;在预裂纹面积达断口面积的14%时,裂纹体拉伸试样的最大名义应力(1388MPa)为光滑试样屈服强度(1550MPa)的9096,而相应地最大真应力(1562MPa)接近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1575MPa),已没有一般超高强度钢的低应力脆断问题。
上述研究结果证明:淬火钢这种传统意义上的低塑性材料同样可以大塑性变形,加工后的材料表现出了独特的物理特性和有益的使用性能。这为深入研究铁碳合金的组织与性能,开发新的应用领域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那么,其他低塑性钢铁材料是否也能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大塑性变形,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研究新型钢铁材料的热潮,1997年日本启动了“超级钢铁计划”,1998年韩国紧跟日本启动了“21世纪高性能结构钢发展”十年项目;1998年末中国也启动了“新一代钢铁材料的重大基础研究”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