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了,爱情
分類: 图书,小说,情感 ,言情,
作者: (英)莱辛(Lessing,D.)著,瞿止镜,杨晴译
出 版 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1字数:版次: 1页数: 366印刷时间: 2007/11/01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3274424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早晨她经常呻吟着醒来,又睡着。如果它是一幅忧伤的风景,那么它至少与醒来的这一幅不同。如果是在家,她会睡一下午,几乎不工作,十点又睡着。有时她强迫自己早晨起来,但没到中午就叉回到床上。通常她会惬意地入睡,梦里有令人愉悦的东西,还常有一些消息的线索。现在她爬进梦乡,那里既可以逃避又存在威胁,可以摆脱心中的痛苦。
她好奇地观察着自己的症状,并没有什么——真的吗?——那只是爱的必不可少的症状吧。
内容简介
故事中所有的线索都围绕一场话剧的排演展开。戏内,十九世纪的传奇才女朱莉因为地位卑微,两度被富家子弟始乱终弃,最后投水自尽;戏外,编剧萨拉守寡多年。魅力却如窖藏多年的醇酒,借着戏剧氛围的催化,悄然启封,一时醉倒了几个原本素昧平生的男人。其中包括该剧的导演和两位男主演,都是比萨拉小二三十岁。一个个爱情或者疑似爱情的漩涡将萨拉卷入其中,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风暴,眼看着就要让她无法自拔……
作为小说大师多丽丝莱辛晚年的代表作,《又来了,爱情》的情节或许不如《野草在歌唱》那般戏剧化,技巧或许不如《金色笔记本》那般复杂,但文字中传达的情愫显然更为微妙——那些游离于情节的声音、言辞、恰恰构成了这部小说最动人的部分。
作者简介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获得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为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1919年出生于伊朗,原姓泰勒。父母是英国人。在莱辛5岁时她全家迁往罗得西亚,此后20余年家境贫困。她15岁(又有说是12—13岁)时因眼疾辍学,在家自修。16岁开始工作,先后当过电话接线员、保姆、速记员等等。她青年时期积极投身反对殖民主义的左翼政治运动,曾一度参加共产党。荣辛曾两次结婚并离异,共有3个孩子。1949年她携幼子移居英国当时两手空空,囊中如洗,全部家当是皮包中的一部小说草稿。该书不久以《青草在歌唱》(1950)为题出版,使莱辛一举成名,它以黑人男仆杀死家境桔据、心态失衡的白人女主人的案件为题材,侧重心理刻画,表现了非洲殖民地的种族压迫与种族矛盾。此后莱辛陆续发表了五部曲《暴力的孩子们》——即《玛莎奎斯特》(1952)、《良缘》(1954)、《风暴的余波》(1958)、《被陆地围住的》(1965)以及《四门之城》(1969)——以诚实细腻的笔触和颇有印象主义色彩的写实风格展示了一位在罗得西亚长大的白人青年妇女的人生求索。这期间她还完成了一般被公认是她的代表作的《金色笔记》(1962)。大约从六十年代以来,莱辛对当代心理学及伊斯兰神秘主义思想的兴趣在作品中时有体现,但她仍然关注重大的社会问题。七十年代中她撰写了有关个人精神崩溃的《简述下地狱》(1971)及讨论人类文明前途的《幸存着回忆录》(1974)。《黑暗前的夏天》(1973)讲述一位中年家庭主妇的精神危机。此后她另辟蹊径,推出一系列总名为《南船座中的老人星:档案》的所谓“太空小说”;包括《什卡斯塔》(1979)、《第三、四、五区域间的联姻》(1980)、《天狼星试验》(1981)、《八号行星代表的产生》(1982)等,以科幻小说的形式写出了对人类历史和命运的思考与忧虑。莱辛是一位多产作家,除了长篇小说以外,还著有诗歌、散文、剧本,短篇小说中也有不少佳作。近年来仍不断有新作问世。像《简萨默斯日记》(1984)和《好恐怖分子》(1985)一类作品,就题材和风格而言,似是对作者早期写实方法的一种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