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邱伟光德育文集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邱伟光著
出 版 社: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2-1字数: 760000版次: 1页数: 1000印刷时间: 2006/12/01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10108546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邱伟光教授著《明德——邱伟光德育文集》即将面世,这是他25年德育研究历程的记录和呕心沥血的结晶,更是他对我国学校德育尤其是大学德育实践与理论建设的新贡献,可喜可贺。
读此《文集》,感慨万分。它使我回顾与伟光教授,在这四分之一世纪的学术交往、并肩求索与内心的沟通。借此机会,感谢他对我多年的指点与帮助。
1981年的初春,我有幸参加教育部关于高校建立德育课程调查组,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的调查座谈会上,有缘结识了邱伟光同志。当年初冬,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大学德育科研规划会议”,会上我们再次相遇。这次会议郑重宣布:大学德育是一门科学,并将其纳入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的范畴。这一定位给中国高等教育理论建设带来新的曙光。出席会议的代表30余位,其中一些中青年代表在以后的实践中,逐步成长为当代中国大学德育理论研究与建设的学术骨干力量。如北京的李意如、朱全俊,上海的邱伟光、王荣华,武汉的刘献君、李鸿义、郑永廷,大连的庄青,南京的朱小蔓,云南的杨懿娴等等。可以说,这次会议不仅给大学德育以科学定位,也为大学德育理论队伍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宣布大学德育是一门科学需要勇气,而真正建设这门科学则需要一二代人。其至几代人为之付出心血。
该文集中的百余篇论文,从发表时间的跨度上看,是从1981年至2006年,因此,其内容涉及了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大学德育所应对的许多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我国近25年来大学德育历程的缩影。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新的德育,新的德育需要有新的德育理论支撑。邱伟光教授践履了这一历史的期待。
目录
德育理论
评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兼析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一九八二)
正确认识人的本质(一九八五)
试论教师劳动的特点和社会价值(一九八五)
正确理解与运用“灌输”理论和原则(一九八六)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论思考(一九八七)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改革创新(一九八八)
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一九八八)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含义(一九八八)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九九○)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一九九○)
青年与社会思潮(一九九二)
上海大中学校德育现状与落实德育首位的战略思考及对策研究(一九九六)
德育目标衔接的研究与对策(一九九六)
大学生“三观”形成的教育过程和评价机制(一九九九)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三观”教育的追溯和启示(一九九九)
面向21世纪的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九九九)
坚持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德育之本(二000)
高校德育论(二00一)
新世纪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之再认识(二○○一)
治国方略的重大举措——学习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二○○一)
明确培养目标体现教育价值——学习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教育培养目标的论述(二○○一)
坚持与时俱进地创新德育理论——主体性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和研究(二○○二)
努力践行“三个代表”保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二○○三)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德育新思维(二○○三)
邓小平德育观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二○○四)
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与创新(二○○四)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二○○四)
围绕和谐目标创新学校德育(二○○五)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二○○六)
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导向(二○○六)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价值与时代意义(二○○六)
理性审视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二○○六)
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行动指南(二○○六)
德育内容
“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刍议(一九八三)
……
德育方法
德育评估
德育管理
序文集锦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