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的批评话语分析:社会符号学模式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作者: 丁建新著
出 版 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字数:版次: 1页数: 153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244269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语言批评有如考古学或古生物学,其任务在于从语篇断裂的地层中寻找分散的意义以及这些意义的多重来源。从历时的观点来看,传统阅读/写作理论所强调的语篇的“一致性”将不复存在。我们看到的是“断裂的作者”、“断裂的语篇”。表面上天衣无缝的语篇实际上是杂声的、复调的。在索然寡味的“作者”的标签下隐含着完全异质的“作者身份”。这样的语篇观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诸如“连贯”这样的概念。对于我们来说,语篇远没有许多经典功能主义者所说那么连贯。更为重要的是,连贯决不是语篇的固有性质,而是解释者外加于语篇的特征。不同的解释者(包括语篇的生产者)可能对同一个语篇产生不同的连贯的解读。而与此同时,对于语篇的解释注定是不完整的。语篇是异质的风格、体裁、语域的混合体,而将这些风格迥异但又相互关联的意义匹配在一起的任务却落到了解释者的身上。
目录
1导论
2主体间性功能进化论社会生物学
2.1引言
2.2社会符号学理论的基本概念
2.3主体间性
2.4功能进化论
2.5社会生物学
2.6结语
3文献回顾: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与实践
3.1引言
3.2批评话语分析产生的理论背景
3.3批评话语分析的语言学基石
3.4批评话语分析论述的三个基本问题
3.5批评话语分析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3.6结语
4体裁结构潜势、语义特征与词汇语法体现
4.1引言
4.2体裁与体裁结构潜势
4.3童话的体裁结构潜势
4.4体裁作为一个或然的系统
4.5开局的语义特征与词汇语法型式
4.6尾声的语义特征与词汇语法型式
4.7结语
5叙事中的语法与意识形态
5.1引言
5.2语言与现实
5.3行为过程的两种模式
5.4非互动模式与梦幻世界
5.5结语
6断裂的语篇:童话叙事中的隐性对话
6.1引言
6.2作为意义生成过程的对话
6.3言语表征中的第三个声音
6.4构建隐含的读者
6.5结语
7叙事中的性别与性别颠覆
7.1引言
7.2作为隐性范畴的性别
7.3语义工程与性别定势
7.4互文性与性别颠覆
7.5童话叙事与儿童社会化
7.6结语
8视觉的语法:童话插图中的情态研究
8.1引言
8.2“情态”的界定
8.3关于插图艺术
8.4梦幻主义
8.5童话插图的情态
8.6儿童的“反世界”
8.7结语
9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