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经典文库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哲学理论,
作者: 李瑜青方编
出 版 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字数: 242000版次: 1页数: 310印刷时间: 2007/11/01开本: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1058908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卢梭功不可没,他的《论人类不平等起源》、《社会契约论》等传世之作,已成为世界思想史上的重要古典文献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具有浓郁的伤感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风格特征。卢梭著作观点鲜明,说理明晰深透,人物形象生动,文笔优美流畅,为世人所公认。本书选编的主要是卢梭论人生及社会方面的哲理美文,阅读这些美文,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卢梭这位思想大师轻松但又深沉的脚步。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社会契约论》曾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理论纲领。以卢梭为代表的“天赋人权 ”思想传到我国,对我国思想界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卢梭出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钏表匠家庭,七岁起便夫去了父母的照管,他当过学徒,又过了十几年的流浪生活。青年时代他结识了华伦夫人,在她那里开始从事学术研究。1740年,他认识了狄德罗,结交了众多的上流社会人士,他的不寻常经历为他以后思想的成熟和发展打下了深厚的社会基础。
内容简介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社会契约论》曾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理论纲领。以卢梭为代表的“天赋人权 ”思想传到我国,对我国思想界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卢梭不仅是思想家,而且也是美文大师,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卢梭在哲学上承认感觉是认识的根源,但又认为对自然界来说,精神是积极的,而物质是其消极的本源。他强调感情高于理智,信仰高于理性。人们在大自然中凭借“内在之光”即可发现自己有所谓天赋的道德观念,并觉察到自然神论者所谓的上帝的存在。在社会观念方面,卢梭认为人是生而自由与平等的,他同时代人道德的败坏是由于科学与艺术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是不平等的根源,但他主张小私有者以防止财产的过分集中,并认为人经过协议,订立契约成立公民的社会,虽然个人的自由受到限制,但获得了政治自由,个人的生命财产也就有了保证,同时强调,国家只能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如果自由被强力所剥夺,则被剥夺了自由的人民有革命的权利,可以用强力夺回自己的自由;国家的主权在人民,而最好的政体应该是民主共和国。这种社会契约的理论观点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民主思想,针对封建制度和等级特权,提出了争取自由和平等的口号,并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美国革命的《独立宣言》、法国革命的《人权宣言》以及这两个国家的宪法,很大程度上直接体现和运用了卢梭的理论精神和政治理想。在文化教育方面,卢梭提出“回归自然”的口号,主张顺应儿童本性,使之身心自由发展。在自然条件下,人人都享有自由、平等的天赋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了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现象。
作者简介
`
目录
前言
生活哲学
朋友与友谊
婚姻与情爱
刚柔相济的男人和女人
幸福之源
爱护纯真
痛苦与幸福
论真理
谎言
欲念与自爱
善行的视点
去爱人类
晚年的反省
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
领悟人类的使命
不平等的三个阶段
论社会公约
社会公约与财产权
社会公约与生死权
主权权力的界限
主权不可分割
论法律
论教育
论人民
公意不可摧毁
论自由
治国与治家
论文学
论舞蹈艺术
关于芭蕾
论歌剧院
于丽的画像
谈小说《朱丽》
我写《忏悔录》
我喜爱音乐
歌剧《新世界的发现》
歌剧《乡村卜师》演出
歌剧《风流诗人》的创演
上流社会
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圣皮埃尔岛
回“尚贝里”
快乐的一天
蒙莫朗西园林
露天过夜
华伦夫人
巴西勒太太
维尔塞里斯夫人
乌德托夫人
卢梭生平和著作年表
书摘插图
人不可能爱其父而不及其亲爱的孩子,因此我虽然与你不相识却也喜欢你,而且你可以相信,我从你那儿得到的均不会削弱我对你的感情。我读了你的颂歌,我发现它具有活力,含有一些很好的比喻,有时,有几行诗的用词很巧妙;但我总感到你的诗有些晦涩,有些矫揉造作,未臻完善。有时韵律还好,却少有优雅之句,用词也不恰当。我亲爱的罗米利,当我以讲真话的方式向你致谢时,我所给回报你的要比你给我的要好些。
你有才能,而且毫无疑问,你会在你从事的事业中做出成绩。然而为你的幸福着想,如果你能像他一样地扬名于世,你还是从事你可尊敬的你亲的职业吧。适量的工作,简朴而有规律的生活,平静的心情以及健康的体魄都是幸福生活的果实,比之知识与荣誉更有价值。你如确愿培育文人的才能而沾染他们的偏见,即尊重你认为有价值的,那你就会获益匪浅。
我要明确地告诉你,我不喜欢你信中的结尾,我认为你对富人过于苛求。你没考虑到这一点;既然他们从孩童时期就形成了许多我们所没有的生活上的需要,一旦他们沦落为穷人时,他们比原来就贫苦的人更感到愁苦。我们必须对世上所有的人都公正,即使那些对我们不公正的人也不应例外。先生,假如我们具有美德而没有他们所有并备受我们指责的邪恶,我们可以视这些人不存在世上,那么他们很快就会有求于我们而不是我们去求他们。再说一句,为了有权鄙视富人,我们自己必须节约,审慎,以至从不寻求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