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伦理十二讲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伦理学,
作者: 强以华 著
出 版 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版次: 1页数: 23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3669125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当胶的中国伦理学读物,不是过于沉闷晦涩,就是流于形式化的首先说教,很少能以一种人性化方式来进行道德的教化,最近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西方伦理十二讲》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个非常偖称道的突破。
——赵林
内容简介
该书采用生动活泼的对话形式,以西方伦理学的历史为经,并以西方伦理学的问题为纬,全面探讨了西方伦理学的主要内容和热点问题。同时,该书对于西方伦理学之历史和问题的探讨,既基于史实,又长于分析,既直面争论,又各抒己见,从而将伦理理论与伦理智慧有机融合起来。最后,该书将人性问题作为西方伦理学探讨的起点,力图从人性的根源中寻求各派伦理学辩护自己伦理理论的基点;并将中西伦理之比较作为西方伦理学探讨的归宿,力图在中西伦理思想的关系中把握西方伦理学之实质,并且寻求中国伦理学之更好的未来走向。
作者简介
强以华,哲学博士,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伦理学会应用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重点研究领域为伦理学与西方哲学,尤其是应用伦理学与德国哲学,曾独立撰写并出版专著《存在与第一哲学》、《经济伦理学》、《企业:文化与价值》、《企业文化》等,也合作撰写并出版专著多部。同时,曾在《哲学研究》、《光明日报》、《伦理学研究》、《哲学动态》等报刊上发表一批学术论文。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讲西方伦理学的基础:人是什么
第二讲西方伦理的道德追求:德性与幸福
第三讲西方伦理的道德原则:功利与道义
第四讲西方伦理的道德判断:动机与效果
第五讲西方伦理的道德张力:现实与理想
第六讲西方伦理的求善之路:真、善、神
第七讲从知识论到情感论:事实?价值?
第八讲从存在论到生存论:天上?人间?
第九讲从契约论到正义论:自由?平等?
第十讲从自由到社群论:向后?向前?
第十一讲从理论走向到应用:精英?世俗?
第十二讲从西方走向中国:对抗?互补?
媒体评论
伦理知识的教养对于当今深陷于物质主义和快餐文化漩涡中的中国年轻一代而言,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希腊先贤苏格拉底就认为,一种行为是否符合于善,并不在于这种行为本身,而在于对这种行为的正确认知,因此他得出了“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的结论 。在一个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社会里,人们从小就受到实用性的科技知识的濡染熏陶,但是在德性方面的教养却颇为欠缺。当世人普遍缺乏必要的德性知识时,道德滑坡和伦理沦丧的现象自然就会频繁出现。在一个经济指标突飞猛进的时代里,为了应对这种伦理方面的不和谐状况,加强国民的伦理知识质养,提高国民的道德文化水准,就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时代要求。
在当前的中国教育界,流行的伦理教育模式在内容上存在着空泛抽象的缺陷,在形式上则难免有枯燥乏味之嫌。与此相应的一些伦理学读物,不是过于沉闷晦涩,就是流于形式化的道德说教,很少能以一种人性化方式来进行道德的教化。最近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西方伦理十二讲》(作为“对话中西”丛书之一)可以说是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个非常值得称道的突破。该书以一种问答的形式和平易近人的风格,深入浅出地展现了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的各种主要的思潮、流派、学说和观点,给人以眼目一新的感觉。
《西方伦理十二讲》的作者强以华教授是国内研究西方伦理学的知名学者,曾经师从我国著名的德国古典哲学专家杨祖陶先生,受过西方哲学方面的严格训练,并且已撰写过多部伦理学方面的学术专著。在这部20多万字的《西方伦理十二讲》中,强以华教授采用希腊罗马时代流行的对话体形式,以高屋建瓴的视角、严谨缜密的思路,循序渐进的方法和流畅幽默的语言,挥洒自如地为读者展现了一幅西方伦理思想的全景图。
该书以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人是什么”作为开端,层层深入地探讨了德性与幸福、功利与道义、动机与效果、现实与理想、不同的求善之路、事实与价值、存在论与生存论、契约论与正义论、个体自由与社群规范、理论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以及中西伦理学的差异与互补等重要的伦理学问题。在以通俗易懂的对话方式阐释这些理论问题的过程中,作者纵横古今,旁征博引,既提纲挈领地介绍了西方伦理学的各种理论根据、历史源流和不同学派之间的思想差异,又简明扼要地勾勒出西方现代伦理学的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该书的论域非常广阔,从古代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经中世纪的奥古斯丁、安瑟伦、托马斯•阿奎那,近代的斯宾诺莎、密尔、康德,一直到现代的海德格尔、罗尔斯、金里卡等等,几乎涉及到西方所有著名伦理学家的思想。但是作者在介绍这些思想家的思想时,又总是能够突出要点,省略枝蔓,论域虽广却脉络分明,笔墨不多却寓意深远。由此足见作者之深厚功力和良好素养,同时也轻车熟路地将读者进入了西方伦理思想的博大精深的殿宇之中。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最后一讲中论及到中西伦理思想的差异性,将中国传统的伦理范畴与西方的伦理范畴进行了颇具启示意义的比较,分析了导致中西伦理范畴差异的社会背景因素,最后则落脚于中西伦理学的优势互补,从而画龙点睛地烘托出该套丛书――“对话中西”丛书――的寓意所在。
该书虽然在论述方式上采取了轻松活泼的对话体,而且在正文之侧配以大量的图像资料,但是在内涵方面却不失深刻,与时下流行于坊间的那些美其名曰“砺志”、实为辱没神圣和迎合时尚的媚俗之作相比,其性灵旨趣有如天壤之别。在国人阅读普遍沉溺于感性化、短视化、复古风和功利化的当今时代 ,像《西方伦理十二讲》这类形式轻松而内容深刻的书籍,无疑将在不甘沉沦的读者心中激起一道道深刻的思想涟漪。
《西方伦理十二讲》,重庆出版社出版,2008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