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物研究所成立七十周年纪念
分類: 图书,历史,考古 文物,
作者: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编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2-1字数:版次: 1页数: 258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3020164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是为祝贺中国文物研究所成立七十周年纪念所编写的。该书收录了“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发展国际研讨会”上的论文共33篇,其内容涉及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文化遗产保护应用技术、传统工艺研究、保护实例、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等领域。该书共分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国家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概述》《中国天文考古与文化遗产》《浅谈文物科技》《胶片资料保护新材料的研究》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内容简介
中国文物研究所在庆祝成立七十周年(1935-2005年)之际,主办了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发展国际研讨会。近百名来自中国、日本、意大利、马耳他、柬埔寨等国的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在文化遗产保护前沿科技和发展战略方面进行交流。本论文集共收录研讨会论文33篇,涉及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文化遗产保护应用技术、传统工艺研究、保护实例、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等领域的内容。
本书适合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科技工作者阅读、参考。
目录
前言
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
古建筑维修原则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文物建筑保护、维修中的中国特色问题
硅酸盐质文物——先秦中外文化和技术交流的见证
国家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概述
关于文物保护工程设计的回顾与展望
拉萨布达拉宫地区保护及整治的宏观层面研究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学科群建设的初步设想
中国天文考古与文化遗产
中国20世纪近现代文化遗产现状及其保护
陕西文物科技发展战略的思考
浅谈文物科技
文物保护中相关问题的探讨
西拉木伦河上游地区2005年度古矿冶遗址考察报告
工业遗产保存所面临的课题——一个台湾科技博物馆的经验
韩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察与启示
意大利在地中海地区考古遗址的传统保护
文化遗产的管理研究
文化遗产保护应用技术
遗址大型饱水木构件原址保护技术研究
水岩作用与石质文物风化研究进展
古代纺织品保护研究的发展趋势
胶片资料保护新材料的研究
高庄汉墓出土铁器保护技术研究
硫酰氟杀灭印山越国王陵木椁霉菌的应用研究
传统工艺研究
中国传统文物修复技术的保护、传承与国际化
传统造纸工艺的科学研究与保护
保护实例
成都杜甫草堂唐代建筑遗址综合保护研究
恭王府府邸木构建筑概况及修缮中防护对策的研究
姜氏家庙建筑木结构彩绘修复前的研究调查与保护
台湾北埔姜氏家庙的保护方案——科技检测、保护观念和保护治理
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
中国文物研究所人才教育培训工作介绍
中意文化遗产保存、修复史与合作概要
日本政府保护吴哥窟第二期方案的主要结果
柬埔寨经验——保护世界遗产吴哥古迹的国际合作
敦煌石窟保护的必由之路——加强国内外合作,重视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书摘插图
古建筑维修原则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文物建筑保护、编修中的中国特色问题
古建筑一词,过去曾被称作文物建筑、建筑文物、历史建筑等,在国外也都称之为古建筑、历史建筑,现在也大都称为古建筑。在文物法和不少法规、公约、宣言、准则也中称古建筑,随着文物保护的发展,在古建筑中又增加了近现代建筑和现代化的科技、工业、公共建筑等,应称作为“文物建筑”为宜,但古建筑仍然是文物建筑中的重要部分且已习称了,目前仍以古建筑称之。本文是199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亚洲太平洋地区历史文物保护会议上的学术报告,主要突出了中国特色受到了亚太地区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15年过去了,情况虽然有了发展,但原则问题、特色问题仍然值得参考。“四保存”的原则,得到了不少国外同行的共识。现根据一些新的发展做了部分修改,请教方家高明,错误之处,敬请不吝批评指正。
文件保护工作,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针对破坏而言的,针对各种不同的破坏原因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以制止或延缓其破坏,达到保护的目的,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的内容。
文物破坏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是人为的破坏和自然的破坏两种。所谓人为的破坏,即是由于人为的原因所造成,如拆毁、改造、敲砸、污染、失火、环境破坏等。防止人为破坏的方法主要有宣传教育,说服执行法律、命令、规章制度加强管理等。此方面的问题较多需另行专门讨论,这是主要谈一谈防止自然破坏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