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城市建设和规划比较研究
分類: 图书,建筑,建筑理论,
作者: 张庭伟 著
出 版 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字数:版次: 1页数: 368印刷时间:开本: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1209757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所择写的关于中美两国城市规划方面的文章选集,共58篇。大部分文章曾在国内发表过,同时在编辑本书时也加入了一些作者在国外发表的文章,它们是首次翻译成中文发表。此外,本书还在每一部分前面增加了引言,提纲挈领地介绍该部分的内容。本书的文章选自1979年到2006年间发表的一百二十余篇中英文文章及专著章节,尤其集中在1995年到2006年期间发表的文章。主要选择这段时期的文章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因为它们比较接近当前现实,较有参考价值。其次因为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这是一个特殊的大发展、大变化的转型时期,这个时期已经并将继续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特别关注,而城市发展和规划问题,正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最后,这是一个全面全球化的时期,全球化对各国的城市,包括中美两国城市带来巨大影响,值得作者们讨论。
“距离产生美”。由于身在美国,倍感祖国之美而愿意为之亟尽绵力。整理自己的文章,一方面感到基本观点并没有过时,对今天的规划界仍有参考价值,重读时也依然能感到字里行间流动的热血;另一方面也觉察到时代变迁,出于文章发表的时间,某些观念也在与时俱进。
本书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全球化和美国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包括全球化的理论和实践。因为芝加哥被公认为发达国家中城市转型最为成功的例子,而作者又长期在芝加哥工作,故更多介绍了芝加哥城市经济转型的正反经验。第二部分是关于城市规划理论的讨论,包括对近年来西方特别是美国规划界有影响的重要规划理论的回顾。第三部分讨论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化问题,基于自己在中国工作、生活和参与规划项目的经验,提出建议,希望对中国的城市发展和规划工作有所借鉴。第四部分主要讨论城市规划教育及规划师的培养问题,涉及中美规划教育的理念,以及规划专业的课程设置等问题。书后附有著作年表,以便对照文章发表的年份。
作者简介
张庭伟教授,196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获工学士学位。1972年参与筹建延安地区建筑设计室,任建筑专业负责人。1978年进入同济大学建筑系攻读研究生,师从金经昌、董鉴泓、陶松林教授,1981年获城市规划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在建筑系任城市规划讲师。1986年同济大学成立城市规划系,张庭伟担任副系主任。1989年获得中国国家教委“优秀中青年学者”称号。
1988年进入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UNC)城市规划系攻读博士,师从爱德华凯泽(Edward Kaiser)教授,1989年转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IC)城市规划系完成博士论文,师从查尔斯奥勒贝克(Chuck Olebeke)教授。1992年获伊利诺伊大学城市规划博士学位,同年担任伊利诺伊大学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教授。1996年起,在伊利诺伊大学城市规划学院担任城市规划专业教授,2。01年获得“终身教授”称号。张庭伟自1978年以来,主编、合作编写出版学术专著7部,其中在中国出版4部,美国1部,瑞士(联合国社会发展署)1部。在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包括美国Archithctural and Planning Research, Journal of Plann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和Urban Affairs Review,英国Land Use Policy和Cities,法国的International Planning Studies等。
目前担任美国规划院校联合会(ACSP)国际委员,美国注册规划师协会(AICP)国际委员,以及数个中国城市的城市规划顾问。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全球化及美国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
引言
解读全球化:全球评价及地方对策
对全球化的误解以及经营城市的误区
新自由主义-城市经营-城市管治城市竞争力
当代美国的规划研究及芝加哥的经济转型
为多元化的城市经济创建高质量的城市空间——芝加哥城市发展的一些做法-
构筑2l世纪的城市规划法规:介绍当代美国“精明地增长的城市规划立法指南”
和谁竞争——从美国经济界看中国城市的竞争力问题
实现小康后的住宅发展问题——从美国60年来住房政策的演变看中国的住房发展
从“向权力讲授真理”到“参与决策权力”——当前美国规划理论界的一个动向:“联络性规划”
高科技工业开发区的选址及发展——美国经验介绍
超越设计:从两个实例看当前美国规划设计的趋势
实证研究与定量分析:介绍一个实例
市场经济下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芝加哥的经验
控制城市用地蔓延:一个全球的问题
城市高速发展中的城市设计问题——关于城市设计原则的讨论
滨水地区的规划和开发
21世纪的城市规划:从美国看中国
从美国城市规划的变革看中国城市规划的改革
市场经济下的规划及其实施——当前美国城市规划的一些做法
第二部分 城市规划理论与研究
引言
规划理论作为一种制度创新:论规划理论的多向性和理论发展轨迹的非线性
城市化作为生产手段及由此引起城市规划功能的转变
城市的两重性和规划理论问题
城市的竞争力以及城市规划的作用
城市发展决策及规划实施问题
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社区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在全球化的世界中进行放权规划管理的展望”国际讨论会回顾
社会资本,社区规划及公众参与
后现代主义规划:现代规划理论的反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规划机制
论原理的原理——略论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
对规划的规划
城市分析的方法和次结构理论
第三部分 转型时期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化问题
引言
分权化、地方化和准参与性决策结构的出现:上海实例
制造业、服务业和上海的发展战略
公共政策的作用:上海三个城区发展的比较
从“为大众的住宅”到“为大众的社区”从“居住区规划”到“社区建设”
中美注册规划师协会的交流:从日照市万平口地区概念性规划设计谈起
迈入新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规划理论
中国规划走向世界——从物质建设规划到社会发展规划
从基尼指数看社会发展问题——再谈从物质发展规划走向社会发展规划
建立开发建设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关系——关于崇明三岛联动开发的研究和讨论
1990年代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其动力机制
中国城市规划面临挑战——1997年夏对5个城市的调查
中国城市建设的第二次高潮
市场经济下的用地控制
第四部分 规划教育及规划师的培养
引言
转型期间中国规划师的三重身份及职业道德问题
构筑规划师的工作平台:规划理论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
当前美国规划师面临的挑战——也谈中国规划与国际接轨
知识技能价值观——美国规划师的职业教育标准
美国规划师的业务与培养
美国规划机构的设置模式:分析和借鉴
美国城市规划教学的若干特点
关于规划师的执业资格及考试问题——美国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借鉴作用
关于中国城市规划教育设置的一点讨论
市场经济下的规划及规划师的职责
闻道则喜——读J弗里德曼规划著作的一些心得
盛会前后——关于WPSC2001的一些议题
对美国城市规划及规划教育的一些认识——访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张庭伟教授
张庭伟教授谈中美校园建设(答《理想空间》记者问)
1979~2006年发表论文年表
书摘插图
第一部分全球化及美国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
自19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已经见证了、经历了全球化带来的正反两面的复杂影响。虽然跨国贸易古已有之,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起始于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英国保守党、美国共和党执政时期。撒切尔和里根政府大大削减了政府对资本的监督管理,允许、鼓励资本的全球性流动,于是导致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全球化的过程起始于工业产品的全球化标准,发轫于金融资本的全球性流动,进而出现西方文化和价值标准的全球性扩散。全球化的本质是财富和利益的全球性重新分配,因此它对不同国家、不同城市、不同利益集团、不同社会阶层带来不同的影响。对于发达国家的城市来说,全球化意味着传统制造业的衰退和现代服务业地位的上升。在美国,有些老工业城市成功进行了经济转型而进入后工业时代,典型的如芝加哥;也有一些老工业城市仍然在衰退而陷入困境,例如底特律。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全球化意味着经济发展的机遇。由于外资的进入,由发达国家迁来的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城市基础设施、城市面貌也得以更新。同时,传统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也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且加速了发展中国家社会的两极分化。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增长和资本集聚,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城市也开始面临着经济转型的挑战,因为经济的同构性使这些城市和周围的制造业基地竞争加剧,这些发达城市必须在现代服务业上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进行空间重组,考虑社会整合,因此它们和发达国家的大城市有相似之处。
无论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面对全球化的影响成为当代各国城市制订政策的前提,所以本书把全球化问题作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选编了19篇文章,分成两组。
一组是关于全球化的理论问题——如何理解全球化?如何看待全球化的影响?作者认为,应该把全球化问题分成两部分: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政府的公共政策对全球化在本地影响的干预和修正。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影响着所有国家和城市。然而全球化对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正负影响,以及影响的大小,则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这个城市的公共政策和决策者。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必须从本国、本地的特点出发,减少全球化的负面作用而充分利用其带来的机遇。对于中国城市,这就意味着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本转移的机遇,发展、提升制造业,同时应清醒地认清跨国公司的战略,即它们最大限度地迫使地方政府给予优惠,把各种政府补贴(低价的土地,无偿的基础设施,减免的税收)转化为跨国公司的利润。因此,要防止产生对全球化理解上的误区。
第二组文章围绕着全球化时期的经济转型问题,以芝加哥为例,着重讨论了美国城市的经济政策变迁,以及这些城市的城市规划部门在城市转型、空间重组中的作用。由于美国城市在全球化过程中先于中国经历了经济、社会、环境方面的挑战,所以它们在产业结构、住房政策、基础设施、城市设计等方面,有不少经验和教训可供中国政府决策者和规划师吸取借鉴。这些经验的核心是:当代城市必须加强和全球经济活动的联系,发扬城市自身的优势,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克服全球化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