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传

分類: 图书,传记,文学家,
作者: 孙见喜 著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 441000版次: 1页数: 406印刷时间: 2008/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20807484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是太白文艺出版社编审、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副馆长、贾平凹之友网站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孙见喜所作的国内第一本完整的贾平凹传记,在本书中作者对贾平凹半个多世纪的人生经历作了生动叙述,如贾平凹的农家子弟生活和求学时代的风貌、贾平凹的爱情故事和交友逸事,贾平凹的收藏癖好和饮食习惯,贾平凹的个人性格和奇才异思等等,都娓娓道来,真实感人。本书披露了有关重大创作过程中的一些内幕情况、可供喜爱贾平凹作品的读者参考,从中也可以看到中国当代文学史发展历程的缩影。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完整的贾平凹传记,作者是贾平凹的朋友和贾平凹研究专家。书中对贾平凹半个多世纪的人生经历作了生动叙述,如贾平凹的农家子弟生活和求学时代的风貌、贾平凹的爱情故事和交友逸事,贾平凹的收藏癖好和饮食习惯,贾平凹的个人性格和奇才异思等等,都娓娓道来,真实感人。贾平凹作为中国当代有影响的著名作家,其作品不但多,而且有些还曾引起争议,本书披露了有关重大创作过程中的一些内幕情况、可供喜爱贾平凹作品的读者参考,从中也可以看到中国当代文学史发展历程的缩影。
作者简介
孙见喜 陕西商州人。1946年生,1969年毕业于西安工业学院,1970年分配到豫西“三线厂”当工人、助理工程师,业余创作小说。1981年调西安某军工所任工程师,1984年调省出版社做编辑至今。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理事。作品曾获省市及报刊文学奖二十余次。 作品目录:《贾平凹前传(三卷)》/花城出版社,2001;《中国文坛大地震》/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浔阳夜月》/N安旅游出版社,2000;《(浮躁)评点本扩/长江文艺出版社,1999;《亵渎偶像》/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孙见喜散文精选》/台湾金安出版社,1998;《鬼才贾平凹(一二部)》/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小河涨水》/陕西教育出版社,1993;《望月婆罗门》/陕西师大出版社,1992;《贾平凹之谜》/四川文艺m临补,1991。
目录
第一章 捞红薯的小挖扒
第二章 谈恋爱的小花招
第三章 静虚村的耕耘者
第四章 小嫂子的红对联
第五章 《浮躁》里的老铁匠
第六章 仙游寺的美人琴
第七章 老神仙的关穴地
第八章 三毛慕拜贾大师
第九章 西京小说的风波
第十章 《白夜》冲击波
第十一章 回归《高老庄》
第十二章 郭梅是个小同志
第十三章 《怀念狼》及其后碎事
第十四章 从《病相报告》到《秦腔》
第十五章 从民间立场到中国气魄
附录一:贾平凹著作版本分类目录(1977年-2005年)
附录二:近年来研究贾平凹的论文目录(2000年-2003年)
附录三:近年来研究贾平凹的专著目录(1990年-2005年)
书摘插图
第一章捞红薯的小挖扒
平娃上小学了,一年级便开始给父亲写信。父亲在山阳县教书,妈妈的话,奶奶的话,都通过平娃的小铅笔传达过去。初小四年,高小二年,年年得奖。初小设在法性寺,一年级的教室在贾家祠堂。
桌子是一溜土墩墩,凳子要自带,那时还分家,院里孩子多,家里没有那么多凳子。大伯立了规定,考上高小才发凳子,初小一律没有,凳子没有,办法却有,大伯把一捆劈柴解开,用斧砍去毛刺棱角,发给每人两根,平娃是抱着两根劈柴去上学的,两根劈些往人家凳子上一担,坐着夹屁股,他便骑了上去,于是,四年小学,他是骑着劈柴过来的。
他没有书包,娘用她衬枕头的蓝花布给他包书,没有笔,他自己想出了办法,把竹筷削尖,蘸上墨水就是钢笔,偷一撮大伯羊皮褥上的毛,扎到柳棍上就能写大字。一年级第一学期结束,三门课得了9分,回到家,他要把那个本本拿给娘看,却想不到竟丢了,他为此哭了一晌午。
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他的功课门门好,人缘也好,深得老师们的宠爱,他由少先队员中队委员升任大队长,胳膊上戴着三道红杠杠。大队长要向他的部下讲话,老师抱他站到凳子上。他爱看戏,远近都要随了大人去,后来还在村上剧团饰演角色,是《穷人恨》中的狗娃。那时候,他演戏的积极性很高。去外村演出,晚上回来常常很晚,娘便温两个“水花”柿子在锅里,算作儿子归来后的夜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