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诗的美学探究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齐晓燕编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版次: 1页数: 321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1127074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语言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在诗歌。古老、最高级的文学形式,具有很强的教育和娱乐功能,诗歌里的真善美使人知过去,识未来,净化灵魂,陶冶情操,能有效地提高人的修养和素质。学习英美诗歌可以了解异域风情,解读不同文化,丰厚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语言,滋养自己的文化。本书从学习和欣赏英诗的角度出发,举例阐述了英诗的音乐美、体式美、意境美、形体美、语言美、抒情美等,希望读者能从中受益。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中诗歌成就极大,英语文学中,诗歌也极其丰富多彩。英诗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其灿烂若天上的繁星,永恒不变。诵读首好诗,如聆听一支优美的乐曲,会感到声韵的呼应萦回,节奏的跌宕起伏。激昂产生诗情;恬然酝酿诗意;思与想的过程进发诗的火花;感情世界里富含诗的温柔;痛苦能以诗的形式抒发;欢乐能以诗的形式高歌;动有动的诗,静有静的诗;生有生命的赞美诗;死有死亡的墓志铭……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英诗概论
一、英诗的概念
二、英美诗歌史
三、诗歌的种类
第二章 英诗的音乐美
一、概述
二、英诗的节奏
三、英诗的声韵
四、英诗的重复
五、拟声
第三章 英诗的体式美
一、概述
二、英诗和正式体式
三、英诗的抒情诗体式
四、英诗其他特殊体式
第四章 英诗的意境美
一、概述
二、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情感和鲜明形象的结合
三、意境来源于生活
四、意境是诗歌的美学
五、创造意境的手法
六、意境美是一种内在的音乐美
七、不同的诗创造的意境不同
第五章 英诗的形体美
一、概述
二、形体诗的具体表现形式
第六章 英诗的语言美
一、概述
二、英诗语言的修辞美
三、用词精炼
四、陌生化
五、诗句排列
六、象征
七、感叹
八、警句
九、多义性
第七章 英诗的抒情美
一、概述
二、抒情的方式
三、抒情的内容
结语
附录 英文诗歌用词、词法、句法
一、英诗用词
二、英诗词法
三、英诗句法
参考译文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二、英美诗歌史
1.英国诗歌史
最早的英诗起源于英雄史诗。公元5世纪中叶,盎格鲁、撒克逊、朱特三个日耳曼部落开始从丹麦以及现在的荷兰一带地区迁入不列颠。盎格鲁 撒克逊时代给我们留下的古英语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是《贝奥武甫》(Bec)wulf),该诗有3183行,它被认为是英国的民族史诗。《贝奥武甫》讲述主人公贝奥武甫斩妖除魔、与火龙搏斗的故事,具有神话传奇色彩。这部作品取材于日耳曼民间传说,随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传人今天的英国,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诗是8世纪初由英格兰诗人所写,当时,不列颠正处于从中世纪异教社会向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导的新型社会过渡的时期。因此,《贝奥武甫》也反映了七八世纪不列颠的生活风貌,呈现出新旧生活方式的混合,兼有氏族时期的英雄主义和封建时期的理想,体现了非基督教日耳曼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两种不同的传统。威廉兰格伦(wiIliam Langland,1332—1400)写的《皮尔斯农夫》(The Vision of Piers the Plowman)有7000行。《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最早的近代英文版本作者是J.R.R.Tolkien与E.V.Gordon)有2,500行,写的是sir GaWain的冒险经历。乔叟(Geoffrey ChaLleer,1343—1400)的出现标志着以本土文学为主流的英国书面文学历史的开始。《坎特伯雷故事》(The Cante r1)ury Tales)以一群香客从伦敦出发去坎特伯雷朝圣为线索,通过对香客的生动描绘和他们沿途讲述的故事,勾勒出一幅中世纪英国社会千姿百态生活风貌的图画。乔叟首创英雄诗行,即五步抑扬格双韵体,对英诗韵律作出了很大贡献,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乔叟的文笔精练优美,流畅自然,他的创作实践将英语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文学水平,推动了英语作为英国统一的民族语言的进程。
英国的文艺复兴起始较晚,通常认为是在15世纪末。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思想体系被称为人文主义,它主张以人为本,反对中世纪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提倡积极进取、享受现世欢乐的生活理想。艺复兴时期诗歌创作繁荣,埃德蒙斯宾塞(Edmund Spenser,1552—1599)的长诗《仙后》(The F3er’ie QlJeene)歌颂女王,宣扬人文主义思想。他创造的“斯宾塞诗体”每节诗有九行,韵律复杂,具有柔和动听、萦绕耳际的音乐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