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的就是漂亮:左右逢源的处世方(#)
分類: 图书,自我实现/励志,个人修养,为人处世,
作者: 亦辛 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 350000版次: 1页数: 248印刷时间: 2008/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644760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孟子》说:“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源。”意思是说功夫到家后,做事就会得心应手,顺利畅通。成就人生就要具有做人的“品”,成就事业就要具有做事的“行”,只有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成就自我。古往今来,但凡有成就之人,无论其成就大小,无论其地位高低,都能把人、把事做的漂亮,左右逢源。行走于现代社会,面对激烈的竞争,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只有会做人、会做事,把人做的伟岸坦荡,把事做的干净漂亮,才会绕过艰难险阻,成就美好人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见,只有洞明世事,通晓人情世故才能做好处世的大学问,才能写好人生的大文章。本书融合了与各种人相处的方法策略,内容丰富,汇聚了古今中外新奇而精妙的故事和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鲜活事例,并同现代社会交际应酬中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当今社会中为人处世的各个方面。
皮鲁克斯说:“处世之学不是藏在地下洞穴中的,而是藏在智者头脑中。只要你善于开掘,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人生在世,就要挺得起脊梁,站得稳脚跟,做智慧的人,做高明的事。只要你把人和事都做的漂亮,就能够看到辉煌的人生。
当机立断,明察秋毫,使你步步为营,稳操胜券。
人情练达,世事洞明,使你交际畅达,高人一等。
人生不易,处世不易,唯有洞察社会,才能掌握世故,通晓人情。
做人艰辛,做事艰难,唯有灵活处世,才能做的漂亮,占得上风。
内容简介
做人的学问是永远的难题,大凡有所成就的人,他们在为人处世上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案,能将事情处理得恰到好处,做到左右逢源。本书融合了与各种人相处的方法策略,内容丰富,汇聚了古今中外新奇而精妙的故事和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鲜活事例,并同现代社会交际应酬中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当今社会中为人处世的各个方面。通过阅读本书,你将会学到成功为人、漂亮做事的秘诀,本书实为成就你精彩人生的经典之作。
目录
上篇说话悦耳 做事漂亮
第一章灵活说话以不变应万变
该出口时再出口
言多必失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迂回曲折,处处得胜
奇妙的说话艺术
机智灵活,打圈绕弯
第二章看准时机说话恭维给人力量
烧香看菩萨,说话看对象
说恭维话,好处多多
把话说到点子上
看准对象和时机再说话
逆鳞捋伤人又伤己
好言一句三冬暖
赞美的力量是无穷的
学会赞美好办事
刮脸之前先加“肥皂水”
给别人多播洒一些阳光
第三章不说过头话不穿过头衣
给自己留条后路
不要把话说得太绝对
逢人只说三分话
玩笑要适度
此时无声胜有声
学会偶尔装点傻
装聋作哑可以不战而胜
第四章幽默可以使你转败为胜
人生无需太严肃
幽他一默又何妨
幽默具有神奇的魅力
幽默具有神奇的疗“笑”
成功社交,幽默不可少
幽默可以化解尴尬
左右逢源,幽默当先
机智圆滑,幽默社交
中篇为人坦荡 处世有方
第五章韬光养晦精明处世
第六章积极奋进功成名就
第七章高尚美德成就辉煌人生
第八章懂得察言观色做事顾全大局
第九章奉献真诚以情动人
第十章家庭和睦其乐融融
下篇提升自我 左右逢源
第十一章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第十二章严格要求自己全方位审视自己
第十三章人际关系需要“礼”的培植
第十四章成就自我不可忽视朋友的力量
主要参考书目
书摘插图
该出口时再出口
俗话说:“是非皆因多开口,祸福只因强出头。”这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说话时一定要把握分寸,要根据不同的话,不能盲目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要沉着、冷静,把问题考虑全面之后再开口说话,否则很容易伤了和气甚至于会闹出难堪的丑剧,因此要时刻牢记“该出口时再出口”的经验教训。
言多必失
俗话说:“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还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话说得太多总会说出蠢话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牢记这些至理名言。这就是说我们在说话时要有针对性,不能盲目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说话最忌讳的就是不假思索,口无遮拦的坏习惯。讲究说话的艺术对于迅速有效地传递信息,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以及提高为人处世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假如贪图一时痛快而无所顾忌地说了不应该说的话,只会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甚至会造成无法收拾的局面。
在我们日常的为人处世当中,如果有些即使不说也不会对我们产生负面影响的话,那你最好就不要去说,更不要唇枪舌剑或信口开河。因为说得好了不一定就能获得赞赏,而说话不好还会招来是非,如果你不想给自己惹祸上身,那么就请你一定要记住:“是非皆因多开口。”
一天,某化工厂的几位年轻的领导干部去村里慰问一位退休的老工人,见面以后双方都很激动,其中一位干部高兴地问道:“您老身子骨真够硬朗的,今年高寿啊?”
老工人笑着回答:“80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