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犹太——以色列关系100年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外交、国际关系 ,
作者: 高斯坦主编,肖宪译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8-1字数: 219000版次: 1页数: 265印刷时间: 2006/08/01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045232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回顾了位于亚洲大陆两段的中国和以色列之间五十年来的关系,包括1948年之前中华民国的领导者们与犹太国家的缔造者之间,以及之后的以色列 与1949年宣告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全书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学术性强,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以色列关系、中国—中东关系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勾勒了自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中国与犹太民族组织及以色列国的历史与政治关系,重点探讨了中国国民政府时期的中犹关系、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以关系、建交前后的中以关系,以及以色列共产党对华政策,中国香港在中以关系中的作用等问题,披露了不少新历史资料。本书还对中国对中东地区的政策、中东安全平衡中的中国因素筹作了专题讨论。
目录
前言/江纳森高斯坦
1.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以色列,1911—2003年/江纳森高斯坦
2.“我就在那里”:以色列驻上海名誉领事(1949—1951年)的视角/伊萨多尔马吉德
3.1948—1996年中国与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关系:阿拉伯视角/利莲哈里斯
4.领导动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东,1949—1998/安东尼洛赫
5.以色列共产党的对华政策,1949—1998年/阿隆夏
6.香港在中以关系中的联系作用/鲁文梅厄哈夫和伊扎克希霍
7.至关重要的1991年/泽夫苏赋特
8.中国一以色列建交:对东南亚和南亚的深远影响/摩西伊加尔
9.南亚与中国—以色列外交关系/库马拉斯瓦米
10.中东安全平衡中的中国因素:以色列的视角/伊扎克希霍
11.结论:从“民族”到“国家”——中国人和犹太人的艰难历程/江纳森高斯坦
参考文献选编/江纳森高斯坦和弗兰克舒尔曼
附录 主编与作者、译者简介
译后记
书摘插图
1.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以色列,1911-2003
上海锡安主义组织还成功取得日本外相内田康哉和暹罗外相笛哇翁塞对《贝尔福宣言》的认可。
这些游说努力最终在国际联盟中获得了回报。l922年5月17日,中国代表唐在复支持贝尔福勋爵的建议,把包含了《贝尔福宣言》实质内容在内的巴勒斯坦委任统治草案纳入国际联盟行政院议程。1922年7月24日,国际联盟行政院会议一致同意正式委任英国统治巴勒斯坦。《委任统治议定书》几乎一字不差地把《贝尔福宣言》作为其第二段,这使以斯拉和世界各地的锡安主义领导人极为满意。由于包含了《宣言》的内容,巴勒斯坦圣地被划入了与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等其他A类委任统治地完全不同的类别。议定书强调“犹太人民与巴勒斯坦的历史联系”以及“他们在这片土地上重建家园”的道义合法性。它要求英国人承担的义务是:不仅要允许,而且要“保护”犹太民族家园,要“尽最大的努力为犹太人移居提供便利”,并要鼓励犹太人前来定居。希伯来语被承认为犹太人的官方语言;并授权由一个犹太办事处(暂时由锡安主义组织)在“开发自然资源及管理公共事务和设施”方面与委任统治当局合作。历史学家霍华德•萨切尔(Howard Saehar)称:“很明显,(该焚件)自始至终所包含的都是国际联盟对锡安主义救赎努力的保护。在这一斗争中,中华民国给予了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