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外阅世

分類: 图书,文学,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丰子恺 著
出 版 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 2000000版次: 1页数: 245印刷时间: 2008/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6134179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因为他喜欢春天,所以紧紧地换着他,至少不让她从他的笔底下溜过去。在春天里,他要开辟他的艺术的国土,最宜于艺术的国土,物中有杨柳和燕子,人中便有儿童和女子。所以他自然而然地将他们收入笔端了。
——朱自清
他在各地发表的散文,能找到的我全读子。阅读时我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感到亲切的喜悦,他写得十分朴素、非常真诚,他的悲欢、他的幸与不幸紧紧地抓住我的心。
——巴金
一个人须得一个艺术家,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作品,子恺从顶至踵,浑重都是个艺术家。他的胸襟,他的言谈笔貌,待人接物,无一不是艺术的,无一不是至爱深情的流露。
——朱光潜
清幽玄妙,细腻深沉,富有哲学味。
——郁达夫
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
——俞平伯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丰子恺先生用禅意去感悟人生心得的散文集,全书分为艺韵书香、如烟往事、人生如梦、心与物游等五部分,收录了丰子恺先生的一些人生随笔。
无常之恸,大概是宗教启信的出发点吧。一切慷慨的,忍苦的,慈悲伯,舍身的,宗教的行为,皆建筑在这一点心上。故佛教的要旨,被包括在这个十六字偈内:“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
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父亲为清末举人,祖母性格豪爽,爱好文艺。十六岁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中国近代文艺先驱李叔同。二十三岁游学日本,学西画与音乐。二十七岁与匡互生等人创办立达学园于上海。一九四九年后曾任上海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美术史方面的著述有《西洋美术史》、《绘画概说》、《绘画与文学》、《西洋名画巡礼》、《西洋建筑讲话》、《西洋画派十二讲》等。丰尝谓:“艺术不是技巧的事业,而是心灵的事业,”又谓:“在每一幅静物画中显示着一个具足的小天地。”“在一草一木中窥全自然,在个体中感到全体”,“一粒沙里看世界,一朵野花里看见天国”,正乃其“心灵”之终极追求。
目录
序言 禅意人生
第一篇 艺韵书香
读书
我的苦学经验
艺术三昧
学画回忆
两个“?”
旧话
颜面
甘美的回味
二重生活
无常之恸
自然
英语教授我观
七巧板
第二篇 如烟往事
家
忆儿时
我的母亲
忆弟
作父亲
儿女
给我的孩子们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
梦痕
南颖访问记
作客者言
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美与同情
生机
第三篇 人生如梦
美术与人生
图画与人生
青年与自然
暂时脱离尘世
实行的悲哀
艺术的效果
渐
秋
闲
晨梦
剪网
阿难
陋巷
大账簿
第四篇 心与物游
钱江看潮记
桂林的山
庐山游记
黄山印象
不肯去观音院
赤栏桥外柳千条
半篇莫干山游记
湖畔夜饮
山中避雨
西湖船
清晨
放生
第五篇 偶寄闲情
吃瓜子
吃酒
故乡
惜春
蜜蜂
杨柳
初冬浴日漫感
四轩柱
口中剿匪记
旧上海
伯豪之死
癞六伯
王囡囡
歪鲈婆阿三
敬礼
肉腿
素食以后
春
书摘插图
读书
《中学生》杂志社出了一个关于“书”的题目来,命我写一篇随笔。倘要随我的笔写出,我新近到杭州去医眼疾,独游西湖,看了西湖上的字略有所感,让我先写些关于字的话吧。
以前到杭州,必伴着一群人,跟着众人的趋向而游西湖。走马看花地巡行,于处皆不曾久留。这回独自来游,毫无牵累。又是为求医而来,闲玩似属天经地义,不妨于各处从容淹留。我每在一个寻常惯到的地方泡一碗茶,闲坐,闲行,闲看,闲想,便可勾留半日之久。
听了医生的话,身边不带一册书。但不幸而识字,望见眼前有文字的地方,会不期地睁着病眼去辨识。甚至于苦苦地寻认字迹,探索意味。我这回才注意到:西湖上发表着的文字非常之多,皇帝的御笔,名人士夫的联额,或勒石,或刻木冠,冠冕堂皇地,金碧辉煌地,装点在到处的寺院台榭中。这些都是所谓名笔,将与湖山同朽,千古留名的。但寺院台榭内的墙壁上,栋柱上,甚至门窗上,还拥挤着无数游客的题字,也是想留名于湖山的。其文字大意不过是“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到此”而已,但表现之法各人不同:有的用炭条写,有的用铅笔写,有的带了(或许是借了)毛笔去写,又有的深恐风雨侵蚀他的芳名,特用油漆涂写。或者不是油漆,是画家的油画颜料。画家随身带着永不退色的法国罗佛朗制的油画颜料,要在这里留名千古,是很容易的。写的形式,又各人不同:有的字特别大,有的笔划特别粗,皆足以牵惹人目。有的在别人直书的上面故用横行、斜行的文字,更为显著而立异。又有的引用英文、世界语,使在满壁的汉字中别开生面。我每到一处地方,不论碑上的、额上的、壁上的、柱上的,凡是文字,都喜观玩。但有的地方实在汗牛充栋,尽半日淹留之长,到底不能一一读遍所有各家的大作。我想,倘要尽读全西湖上发表着的所有的文字,恐非有积年累月的闲工夫不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