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兰丛书金融家
分類: 图书,小说,财经,
作者: 程乃珊 著
出 版 社: 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 351000版次: 1页数: 371印刷时间: 2008/01/01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186765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为“白玉兰文学丛书”之一,是以她自己的祖父的一生拼搏为背景的,描写了一个民族金融家的人生之路和他那个豪门望族的喜怒哀乐。程乃珊因为有祖父在香港这层关系,才去香港谋求更大的发展。于是她毅然告别上海温馨的家和舒适的生活,只身去香港定居,如今经常往返两地。 一则则实有其人的故事,配上她娴熟的小说家的语言和想象,使这本书读来津津有味。
内容简介
“白玉兰文学丛书”精选新时期以来15位上海市专业作家的15部长篇代表作,其中包括三位已故作家树棻、陆星儿和胡万春。入选的作家和书目分别是,王安忆《长恨歌》、叶辛《蹉跎岁月》、白桦《每一颗星都照亮过黑夜》、赵长天《不是忏悔》、陈村《从前》、孙甘露《呼吸》、王小鹰《丹青引》、竹林《女巫》、程乃珊《金融家》、沈善增《正常人》、蒋丽萍《女生妇人》、阮海彪《死是容易的》、树棻《末路贵族》、陆星儿《痛》、胡万春《苦海小舟》。
本书描写了一个民族金融家的人生之路和他那个豪门望族的喜怒哀乐。
作者简介
程乃珊(1946~):上海教育学院英文专业毕业,曾长年担任中学英语教师。1983年成为上海作协专业作家。上海作协理事。1979ff:开始发表小说。著有《蓝屋》、《穷街》、《女儿经》等。1991年起穿梭于沪、港两地,涉足传媒和非虚构小说写作,着重关注沪、港两地文化、经济、民生的差异和渊源。近年致力于上海城市文化传承的研究和实录,著有《上海探戈》、《上海Lady》、《上海Fashion》等“上海系列”,并为多家传媒撰写专栏。
书摘插图
一
1937年4月1日,正值西俗愚人节。在沪上第一流的教会女中——育秀女塾园内。
随着阵阵上课钟声,草坪上,一批穿着墨绿色棉绸面旗袍——育秀校服的女学生,正挟着讲义,三三两两鱼贯进入位于大草坪东端的阶梯教室内。她们是高三毕业班的学生,这一节,是她们讨厌的家政课。
育秀这样的上流女校,视家政课,与英文同等重要,虽说它并不属主修课,却为着它似乎更能有助于学生将育秀的精神和淑女风范带向社会,因此无论是校方还是学生本人,都不敢轻视这门学科。校方常在社会上请些各界著名人士来给学生上课。
这节家政课题目为: 《常见小儿疾病预防》。谁知是哪个老太太来念这本经。女孩子们最怕上这种老女医师、老护士的课,她们口齿既不清爽,讲得又哕嗦,还严厉得不许下面有一丁点声音,这样的课,简直在受难。
“我们的教务长沈先生目光真远大,已经想到要给我们上小儿疾病预防了,好像我们一跨出育秀校门,就会忙着——”一个女学生,快快地叹了口气,说了上面一番话后,就哼起了《结婚进行曲》。她叫朱蓓蓓,虽然与众人一样一身绿棉绸旗袍,但她那卡得紧紧的腰身、一头及肩的烫得蓬蓬松松的鬈发,以及那高高耸起的胸部,多了几分与学生身份不符的媚态和风流。亏得育秀所属是比较活泼开放的美国教会,否则,早就不能容纳这样的女学生了。
“不过我看呀,说不定还是朱蓓蓓第一个‘扫哆哆哆,扫莱西哆’呢!全班就是你的电话和信最忙!”一个长着一对丹凤眼,却是一点没有古典气韵,俏丽中透着聪慧、还带着几分咄咄逼人的傲气的女孩子祝隽敏,在边上揶揄着她。
“不要憨了!我才不结婚呢。一结了婚,女人就像离了柜台的商品,不值铜钿了!我是抱定独身主义的。”朱蓓蓓扬起双臂,在窄窄的走廊里做了个漂亮的葡萄仙子式的转身,老练又不失可爱之态。冷不防,手臂甩到一匆匆走过的穿灰布长衫的老先生脸庞上,差点把他的眼镜给打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