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朝代更迭:易姓革命的思想正当化以及正当性研究

分類: 图书,历史,中国史,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5),
品牌: 朴炳奭
基本信息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2月1日)平装:528页正文语种:简体中文开本:16ISBN:9787560845500条形码:9787560845500商品尺寸:26 x 18.6 x 3.2 cm商品重量:821 gASIN:B007ZYDN0S商品描述编辑推荐《中國古代朝代更迭——易姓革命的思想正當化以及正當性研究》的研究目的,乃在於從中國政治思想的内在結構與其在中國政治史裹演變之角度,分析中國古代易姓革命之思想、正當化以及正當性。
在此目的之下,將具體分析中國易姓革命的典範及模式、中國易姓革命正當化的思想來源(天命論、五德終始說、符命說及讖緯說)、中國古代易姓革命之正當化措施以及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對各易姓革命的正當(統)性之評估(正統論),來企圖重構中國易姓革命的理論及其正當化理論。目录提要
自序
第一章 正當性理論和中國易姓革命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正當性理論的一般問题
(一)正當性:概念、根據
(二)正當性:功能、類型
(三)革命和正當化
第三節 馬克思·韋伯(Max Weber)的正當性理論
(一)三種純粹正當支配類型
(二)卡里斯馬:研究狀況、概念
(三)卡里斯馬式支配類型:追随者、革命
(四)卡里斯馬式支配:例行化、繼承、功能
(五)傳統式和合法一合理式支配類型
第四節 結語:中國易姓革命和正當性理論
第二章 中國古代易姓革命思想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先秦兩漠諸家之禪讓觀念。
(一)《書》
(二)《論語》
(三)《墨子》
(四)、
(五)《孟子》
(六)《莊子》
(七)《荀子》
(八)《韓非子》、《古本竹書紀年》
(九)其他諸家
(十)《史記》
(十一)流產的禪讓
(十二)戰國中期禪讓鬧戲
(十三)先秦兩漢禪讓論的意義
(十四)近當代對禪讓的詮釋
第三節 先秦兩漢諸家之放伐觀念
(一)夏禹家天下
(二)《書》
(三)《晏子春秋》、《管子》
(四)《墨子》
(五)
(六)《論語》、《孟子》
(七)《莊子》
(八)《荀子》
(九)《韓非子》、《古本竹書紀年》、《逸周書》
(十)其他諸家
(十一)《史記》
(十二)湯武放伐與流產的禪讓
(十三)放伐的意義
第四節 結語
第三章 中國古代天命思想和革命思想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卜辭的天、帝觀
第三節 西周銘文的天命觀及革命觀
(一)天、帝的意義及其權威
(二)天命觀與革命觀之關係
第四節 《詩》、《書》的天命觀與革命觀
(一)天、帝意義及其權威
(二)天命與革命的關係
(三)天命與德
(四)天命與德以及民意
第五節 《論語》的天命觀
(一)天觀
(二)天命觀
第六節 《墨子》的天命(天志)思想和革命思想
(一)天、帝的意義及其權威
(二)天和上帝的關係
(三)天命(天志)思想與革命思想之關係
第七節 《孟子》的天命思想和革命思想
(一)天、帝的意義及其權威
(二)天命思想與革命思想的關係
第八節 《春秋繁露》的天命思想和革命思想
(一)天、帝的意義及其權威
(二)天命思想與革命思想之關係
第九節 五德終始說和易姓革命思想
(一)五德相勝說和五德相生說
(二)改制說與三統說
(三)封禪說
第十節 符命說、災異說和易姓革命思想
(一)符命說
(二)災異說
第十一節 讖緯說和易姓革命思想
(一)讖緯說概論
(二)讖緯說與符命說、災異說
(三)讖緯說與五德終始說
(四)讖緯說與改制說、封禪說
(五)讖緯說和感生帝說、帝王異常風貌說
第十二節 結語
第四章 中國古代易姓革命的正當化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秦、西漢、新、東漠
(一)秦
(二)西漢
(三)西漢末禪讓說及再受命說
(四)新
(五)東漢
第三節 魏晉南北朝、五胡十九國
(一)魏
(二)晉
(三)五胡十九國
(四)南宋(劉宋)
(五)南齊
(六)南梁
(七)陳
(八)北魏
(九)北齊
(十)北周
第四節 隋、唐、五代十一國
(一)隋
(二)唐
(三)周(武則天)
(四)後梁
(五)後唐
(六)後晉、後漢
(七)後周
(八)南唐
第五節 遼、宋、金、元、明、清
(一)遼
(二)宋
(三)金
(四)元
(五)明
(六)清
第六節 結語
第五章 中國古代易姓革命之正當性:正統論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晉、隋、唐代正統論
(一)晉代正統論
(二)隋代正統論
(三)唐代正統論
第三節 宋代正統論
(一)北宋正統論
(二)南宋正統論
第四節 元代正統論
(一)自元建國至世祖年間正統論
(二)元仁宗至文宗年間正統論
(三)元惠宗年間正統論
第五節 明代正統論
(一)徐一夔、方孝孺的正統論
(二)邱濬的正統論
(三)楊慎、章潢、徐奮鵬、謝陛的正統論
第六節 清代正統論
(一)黃宗羲、王夫之、魏禧的正統論
(二)甘京、葉燮、邵廷采、蔣汾功的正統論
(三)儲欣、徐世佐、錢維城、乾隆帝、崔邁、張宗泰、段長基的正統論
(四)周樹槐、梁廷枘、魯一同、俞樾、李慈銘的正統論
第七節 結語
總結
附錄
参考文獻
第一章 正當性理論和中國易姓革命
第二章 中國古代易姓革命思想
第三章 中國古代天命思想和革命思想
第四章 中國古代易姓革命的正當化
第五章 中國古代易姓革命的正當性:正統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