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美学,
作者: 于民主编
出 版 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版次: 1页数: 59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905845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这部《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是从我国古代典籍中精选而成,内容涵盖原始至清末,涉及审美艺术的各个领域,共有一百四十位作者(或著述),突出了中国审美意识的特色及其发展变化的历史线索。初版至今,为文学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师生或研究者所广泛使用。
作者简介
于民,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30年生于河北唐山。1948年夏赴解放区华北联大学习。同年底于平津前线参军。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在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任宗白华先生的助手。1961年参加王朝闻主编的《美学概论》的编写。主要著作有《春秋前审美观念的发展》与《气化谐和》等书。
目录
中国古代各历史时期美学思想发展概述
原始至春秋
《左传》
一 文物昭德
二 九功之德皆可歌
三 铸鼎象物
四 春秋之称
五 乐以安德
六 文以足言
七 季札观乐
八 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
九 和与同异
十 子产论礼
《国语》
一 政象乐,乐从和
二 情与文
三 乐以风德
四 声一无听,物一无文
五 伍举论美
《尚书》
一 诗言志,歌永言
二 玩物丧志
《周易》
一 说卦
二 系辞上
三 系辞下
《老子》
一 美与恶
二 五色令人目盲
三 绝圣弃智
四 有与无
五 大音、大巧、信言
孔丘
一 论乐(读月)
二 论诗
三 论文
四 美与大
五 论乐(读勒)
战 国
《墨子》
一 非乐
二 声乐害政
三 不修文采,不为观乐
四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
孟轲
一 充实之谓美
二 目之于色有同美
三 与民同乐故能乐
四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
五 浩然之气
六 以意逆志,不以文害辞
七 《小弁》之怨
八 论知言
九 言近指远
十 仁义与乐
十一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
十二 论观水之术
十三 西子蒙不洁
《庄子》
一 礼乐文章有失性命之情
二 美与大
三 自美则不美
四 论西施 美
五 人之所美与鸟兽不同
六 厉与西施,道通为一
七 黄帝答北门成问《咸池》之乐
八 天乐、人乐、至乐
九 天籁、地籁、人籁
十 梓庆削木为
十一 偻者承蜩
十二 庖丁解牛
十三 北宫奢为卫灵公制钟
十四 工 旋而盖规矩
十五 宋元君将画图
十六 道与技
十七 “真”能动人
十八 意与言
十九 论庄周文辞风格
《考工记》
荀况
《乐记》
韩非
《吕氏春秋》
《礼记》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元明
清
书摘插图
《左传》
《左传》亦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传》。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左传》所记载的历史年代大致和《春秋》相当,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它比较系统地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事件,同时也保存了古代一些有关审美、艺术的重要资料。
书中记叙的晏婴的“相成”、“相济”之说,是以往音乐创作欣赏经验的总结,体现了朴素的对立统一观点。
子产、医和等人有关“五行”与五味、五色、五声关系的论述,反映了前期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对审美、艺术发展的重大影响。
从季札对各种乐所作的精细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当时审美的一些基本要求和特点。
《左传》还保留了我国古代有关文饰图绘发展的一些资料和神话传说,对研究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艺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引文据上海人民出版社《春秋左传集解》。
一 文物昭德
臧哀伯谏日:“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埏,带、裳、幅、舄,衡、紞、纮、绠,昭其度也。藻率、稗、辖,肇、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锡、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旃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桓公二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