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局域网
分類: 图书,计算机/网络,网络与数据通信,网络配置与管理,
作者: 陈升
出 版 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4-1字数:版次: 第1版第1次页数:印刷时间:开本: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15091512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无线局域网的有关内容。全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无线网络概述;第二部人详细介绍了IEEE 802.11;第三部分为配置无线局域 网。
目录
第一部分初识无线网络
第一章无线网络介绍3
1.1无线联网技术的优点3
1.1.1可移动性3
1.1.2降低成本4
1.2无线网络的市场和应用8
1.2.1零售业8
1.2.2货仓8
1.2.3医疗9
1.2.4房地产10
1.2.5服务性行业10
1.2.6公共事业10
1.2.7现场工作11
1.2.8现场销售12
1.2.9自动销售12
1.3无线网络面临的问题12
1.3.1无线电信号干扰12
1.3.2电源管理14
1.3.3系统兼容性14
1.3.4网络安全15
1.3.5连接问题16
1.3.6安装要点16
1.3.7健康危害17
1.4无线网络的组成17
1.4.1无线网络的物理结构18
1.4.2无线网络的逻辑结构23
1.5无线网络的发展历史24
1.6无线网络的发民展前景25
第二章无线网络配置27
2.1无线局域网27
2.1.1基于无线电的无线局域网27
2.1.2基于红外线的无线局域网37
2.1.3载波电流无线局域网40
2.2无线点对点网络41
2.2.1无线点对点网络应用41
2.2.2基于无线电的无线点对点网络42
2.2.3基于激光的无线点对点网络45
2.3无线广域网46
2.3.1无线电分组通信WAN47
2.3.2无线电分组通信结构47
2.3.3模拟蜂窝WAN51
2.3.4模拟蜂窝技术52
2.3.5蜂窝数字分组数据(CDPD)WAN52
2.3.6卫星通信54
2.3.7流星猝发通信55
2.3.8无线WAN设备的定位组合56
2.3.9GPS/无线应用56
第三章IEEE802.11标准概述59
3.1标准的重要性60
3.1.1标准的类型60
3.1.2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61
3.1.3802.11标准的益处61
3.2IEEE802LAN标准系列64
3.2.1IEEE802.2LLC概述65
3.2.2IEEE802.2LLC服务65
3.2.3LLC/MAC层服务原语69
3.3IEEE802.11标准介绍69
3.4IEEE802.11拓扑结构71
3.4.1IBSS网络72
3.4.2ESS网络72
3.5IEEE802.11逻辑结构73
3.5.1IEEE802.11MAC层74
3.5.2IEEE802.11物理层74
3.6IEEE802.11服务75
3.6.1站点服务75
3.6.2分布式系统服务76
3.6.3站状态和相应帧类型77
3.7IEEE802.11标准的含意78
3.8IEEE802.11标准适应性79
3.8.1厂家所遵守的规则79
3.8.2终端用户适应80
3.8.3国际电磁适应81
3.9IEEE802.11工作组的动作82
3.10IEEE802.11标准的未来82
第二部分IEEE802.11详述
第四章介质访问控制(MAC)层87
4.1MAC层功能87
4.1.1无线介质访问87
4.1.2加入网络92
4.1.3提供认证和保密服务93
4.2MAC帧结构95
4.3MAC帧格式的主体框架96
4.3.1MAC帧的主要字段96
4.3.2帧控制字段97
4.4MAC帧类型100
4.4.1管理帧100
4.4.2控制帧104
4.4.3数据帧106
第五章物理(PHY)层107
5.1物理层结构107
5.2物理层操作108
5.2.1物理层服务原语108
5.2.2载波监听功能109
5.2.3传送功能110
5.2.4接收功能110
5.3跳频扩频(FHSS)物理层110
5.3.1FHSS物理层收敛过程112
5.3.2FHSS物理介质依赖子层113
5.4直接序列扩频(DSSS)物理层118
5.4.1DSSS物理层集中收敛过程(PLCP)子层119
5.4.2DSSS物理介质依赖(PMD)子层120
5.5红外线(IR)物理层124
5.5.1IR物理层收敛过程(PLCP)子层125
5.5.2IR物理介质依赖(PMD)子层126
第三部分配置无线局域网
第六章无线系统集成131
6.1无线系统结构131
6.2网络分布式系统132
6.2.1IEEE802.3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132
6.2.2IEEE802.5令牌环(Token Ring)137
6.2.3ANS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138
6.2.4广域联网概念139
6.2.5专用广域网和公用广域网的比较140
6.3漫游协议142
6.3.1专用漫游协议143
6.3.2访问节点间协议145
6.4通信协议145
6.4.1传输控制协议(TCP)146
6.4.2网际协议(IP)147
6.4.3TCP/IP在无线LAN中的问题149
6.4.4移动IP(Mobile IP)150
6.5连接软件152
6.5.1终端仿真152
6.5.2直接数据库连接154
6.5.3基于Intranet的连接软件156
6.5.4蹭件(Middleware)157
第七章规划无线局域网161
7.1组织无线LAN的实施161
7.1.1制定项目管理准则161
7.1.2项目规划162
7.1.3项目执行171
7.2确定对无线LAN的需求173
7.2.1需求的类型174
7.2.2引出信息177
7.2.3确定需求180
7.2.4修改项目规划184
7.3分析无线LAN的可行性185
7.3.1执行一个初步设计185
7.3.2开发一个商业实例186
7.3.3决定继续进行项目189
第八章实施无线LAN191
8.1设计无线LAN191
8.1.1确定网络组件192
8.1.2产品选择195
8.1.3确定AP位置195
8.1.4设计鉴定198
8.1.5最终设计文件编制200
8.1.6购买组件201
8.2为无线LAN的运行作准备202
8.2.1培训202
8.2.2系统管理203
8.2.3帮助服务热线203
8.2.4网络监控203
8.2.5维护和系统开发203
8.2.6配置控制203
8.2.7操作支持规划的文件说明204
8.2.8为转向操作模式作准备205
8.3安装无线LAN205
8.3.1制定安装计划206
8.3.2安装之前的各项协调工作207
8.3.3组件模拟实验208
8.3.4安装组件208
8.3.5测试安装211
8.3.6实施测试212
8.3.7项目的最后定案216
附录A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AIDC)219
A.1使用条形码的好处219
A.1.1条形码系统的一般优点220
A.1.2无线系统的好处221
A.2条形码应用221
A.2.1接收221
A.2.2交叉入坞222
A.2.3库存管理223
A.2.4挑选223
A.2.5运货224
A.2.6购买225
A.2.7资产管理225
A.2.8销售网点(POS)系统226
A.2.9标价和验证227
A.2.10遵守标签格式227
A.3条形码技术的概念
A.3.1一维线符229
A.3.2二维线符230
A.3.3条形码打印231
A.3.4条形码阅读机232
A.4无线电频率标识(RF/ID)234
A.4.1RF/ID的优点234
A.4.2RF/ID组件235
A.4.3RF/ID传输参数236
A.4.4RF/ID应用236
附录B产品、公司和组织239
B.1无线网络产品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239
B.2组织和工业集团247
B.2.1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ANSI)247
B.2.2自动标识制造商(AIM)247
B.2.3红外线数据协会(IrDA)247
B.2.4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248
B.2.5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48
B.2.6国际电信联盟(ITU)249
B.2.7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249
B.2.8移动便携式无线电研究小组(MPRG)249
B.2.9移动管理任务组(MMTF)249
B.2.10便携式计算机和通信协会(PCCA)250
B.2.11无线LAN小组250
B.2.12无线LAN互用性论坛(WLIF)250
B.2.13无线机会联盟(WOC)251
B.2.14无线研究小组251
词汇表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