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天书
分類: 图书,历史,考古 文物,
作者: 杨蕤编著
出 版 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版次: 1页数: 132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22703614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什么是“天书”?破译“天书”的钥匙在哪里?这本书将会告诉人们“天书”——西夏文字背后的故事,带领好奇的您一起揭开西夏文字的神秘面纱。这是一本以通俗方式解读西夏文字、探寻西夏文化的大众读物,从西夏文字最早的发现、百年来识读过程的曲曲折折及古今中外学者在这一过程中的努力和贡献等方面破译深奥晦涩的神秘文字。
内容简介
西夏境内,很早就有大量汉人居住,汉文已成为通行文字。西夏文创制前,党项族所建夏州政权和宋朝往来文书都使用汉文。元昊本人就通晓汉文。西夏创造文字时借鉴汉字笔画构造,而不袭用现成的汉字,尽量避免与汉字雷同,因而使所造出的西夏字无一与汉字相同。然而它无论在造字韵原则上、在文字的结构上,乃至于具体的文字笔画,字体形态、书写规则方面,都未能脱出汉字的影响,以致使人乍一看到西夏字,便觉得好象是汉文。
本书用最平实、最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语言来讲述有关西夏文字方方面面的知识。全书短小精干,是一本大众与游客感兴趣的通俗小册子。
作者简介
杨蕤,1975年4月生,陕西省横山县人。曾分别在西北大学、宁夏大学、复旦大学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学术兴趣为:边疆历史地理学、西夏学和民族考古学,发表学术论文、译文20余篇。
目录
奇碑之谜
(一)发现“天书”
(二)神秘的石碑
(三)西夏文从何而来
百年风雨阅“天书”
(一)“梵字钱”与西夏文
(二)“怪””字难倒外国人
(三)“葵花宝典”——《番汉合时掌中珠》
(四)捧回“诺贝尔奖”
(五)后来者居上
异域珍宝知多少
(一)“小敦煌”: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二)“丝绸路上的外国魔鬼”
(三)寻宝记
破译天书
(一)地分南北,字分单双
(二)“六书”与“天书”
(三)蕃字当用“汉”法解
(四)难觅“胡音”
附录一:常用汉夏文字对照表
附录二:西夏文字研究大事年表
附录三:部分西夏文字专家简介
附录四: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奇碑之谜:
(二)神秘的石碑:
了解了张澍其人的大致情况,我们就应该讲一讲张澍与西夏文字之间的“纠葛”了。
话说公元1804年,也就是清嘉庆九年,解甲归田、养病在家的张澍回到了故里武威。武威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南望陇砥、北通大漠,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之要冲。公元前121年,因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而得名。至此,武威就成为陇右重镇,不仅商旅麇集,而且为人文荟萃之地,城中不乏文物名胜、历史古迹,不可小觑!解放后,在武威周边出土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物,如中国旅游的标志物——马踏飞燕就是从武威附近的汉墓中出土的。
一天,张澍和朋友一同到武威城内的清应寺(西夏时叫护国寺)中闲逛,忽然一个奇怪的现象使他停住了脚步,只见寺院深处有一个亭子,四面被人用砖泥砌封得严严实实,亭子周围杂草丛生,看来已经很久没有人光顾了。好端端的一个亭子为什么要用砖头砌封起来?难道里面有什么秘密吗?张澍好奇,便向寺里的和尚打听。和尚告诉他说,这个亭子说来话长,封在这里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当地还有这样的传说:凡是打开封砖的人,都会遭到可怕的天灾报应。所以几百年来,当地人“望亭却步”,根本不敢靠近亭子。被封的亭子里面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人们对此十分敬畏呢?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张澍对这份意外的“神秘之物”大为疑惑。当然,作为知识分子,张澍不太相信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传闻,认定这里面肯定隐藏着某种秘密。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张澍便向和尚提出要找人来打开砌封的亭子,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和尚害怕灾祸降临当然不肯应允。张澍再三请求,最后对天发誓,如果开封亭子后有什么灾祸,自己愿意承担一切后果,决不连累寺庙里的和尚及附近乡亲。
终于,亭子的封砖被一块块地撬开了,但并未发现什么异常,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只是一通高大的黑色石碑,上面密密麻麻刻满了工整秀丽的楷体字。张澍急切地想知道这些文字的内容,急忙走近石碑,这时候意外发生了。这些楷体字乍看上去好像是都能认识的汉字,可细一看,却一个字也认不出来(乍视,字皆可识;熟视,无一字可识)。这是读了一辈子书的张澍从未遇到过的事情,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