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可以成为巨人:自知自控教育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陶莎著
出 版 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版次: 1页数: 25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80180725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资本的教育创新,揭示和遵循心理成长规律,自知自控决定人生,造就一代实现人生最大价值的新人。
内容简介
自知自控的层次决定一个人的人生和价值。同量互联网,对自控商高的人来说,是获得种种信息、交流创见的宝贝,对自自控商差的人来说,却是“海洛因”。
自知自控教育根据人类的自知自控的天性和成长的规律,在不同年龄段,采取可操作性的循序渐进的方法,促进心智健康茁壮的成长。
自知自控教育就是要变“望子成龙”为“子望成龙”,普通唤醒孕有无限潜力力的心智巨人,不断进行自知的创造,造福人类,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
自知自控教育被认为“将引起一场教育和人类自身的革命”。
本著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完善、提升和发展,不同年龄的人均可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不仅是对他控应试教育弊端深感无奈和焦虑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家长和学生急需的读物,也是每一个关心教育、希望实现人生价值者的益友。
目录
自序
第一章绪论:自知自控教育的目标
一、将“望子成龙”改变为“子望成龙”
二、自知自控几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概述
三、最佳最适自觉自知自控目标系统概述
四、最佳自觉自控思场流的系统工程概述
五、最佳最适自觉自控思维场
六、最佳自觉自控的动力、习惯、性格
第二章由自在自控向微观自发自知自控发展——从人之初到3岁的自知自控教育
一、以大人的最佳自知自控,使其形成最佳自知自控的人雏形的胎儿期
二、由酶生到3岁左右,通过自知自控教育可能达到的目标
三、由出生到28天左右,引导主动活动,突破自在自控状态
四、28天到1周岁、促进掌握语言,引导目标活动,向微观自发自控迈进
五、从1岁到3岁,加蘧引导语言的掌握,促进自知自控天性的发晨,迈入自知自发骱段
第三章由自发自控到微观自知自控——3岁至7岁的自知自控教育
一、经过3岁至7岁自知自控教育,幼儿心智可能达到的程度
二、自知自控的原始动力——超物欲
三、幼儿种种超物欲豹萌发、发挥和发展
四、幼儿的自知自控课
五、 “神童”的自知自控教育
第四章由微观自知自控向自觉中观自控发展
一、儿童的自知自控教育与他控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
二、12岁左右将建成什么样的最佳最适思维场,形成什么样的最佳自控思场流
三、10岁前的自知自控教育——“多自”学习,形成自知自控的理念、动力、习惯、性格
四、信息化与自知自控教育——远程网络自知自控教育是未来的趋势
五、10岁到12岁的自知自控教育——形成和实践中观自觉自控的系统工程
第五章走向自觉自控:逐步建立和初步实验最佳最适宏观自控系统工程——12岁至18岁左右的自知自控教育
一、在16岁左右建立宏观自觉自控系统工程是可能的和必要的
二、12岁到16岁心智成熟临界前的自知自控教育
三、16岁至18岁的自知自控教育:试验、实习、检测、反馈、发展宏观自觉自控系统工程
四、家长在自知自搾的作用
第六章成人的自知自控教育
一、18岁后如何继续进行自知自控教育
二、过去未进行过自知自控教育的成人,如何迎头赶上
三、老人的自知自控教育——拓展心智潜力的广阔天地
第七章自知自控教育的开展、普及和展望
一、自知自控教育的开展
二、自知自控教育的大普及——巨人的普遍觉醒
三、自知自控教育未来的展望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绪论:自知自控教育的目标
一、将“望子成龙”改变为“子望成龙”
然而,不能不看到,他控应试教育的理念长期以来已根深蒂固地扎在人们的意识中,并形成了一种群体思维定势和理念。在我国广为流传。时日旷久的“望子成龙”的风气和传统,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它甚至被普遍认为是父母的一种良好的心愿和无可厚非的美德。特别是如今大多是独生子女,大人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更切。其实何止双亲,老师也望学生成龙成风。一叶知秋,对这一风气和传统的剖析会有助于对他控应试教育弊端的揭示和自知自控教育必要的了解。
纵观古今,“望子成龙”的父母虽然付出许多心血,但所得到的结果却往往与愿相违。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呢?
追本溯源,原因就在于:“望子成龙”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却是一大误区,属于他控应试教育范畴的产物。
因为“望子成龙”,父母一般给孩子从小就确定一个“成龙”的人生目标。“龙”究竟是指什么,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准。在“知识就是力量”的教育指导思想下,现今的理解和标准不外是,以“成绩至上、升学至上、名校至上、学历至上、(归根结底)名利至上”为指向;要求上名牌大学,出国留学,念博士、博士后,将来有份好工作等等。可是,孩子既不知何为“龙”且如何去成“龙”。大人便千辛万苦采取种种办法,诸如陪读、催读、打读、哄读、奖读、罚读……要孩子按照大人的愿望一步步地去实现。发现做不到时,于是或是“逼”他成龙,或甚至“替”他成龙。体罚、打伤学生的事时有发生,而且普遍用低层次的人生目标来对孩子进行看不见的精神折磨和摧残,诸如考不上大学就会如何如何,看你将来怎么办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