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七七、七八
分類: 图书,文学,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东方出版社中心编
出 版 社: 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字数: 237000版次: 1页数: 245印刷时间: 2008/01/01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186801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作为恢复高考的倡议者、受益者以及见证者,我觉得非常自豪。可以说,77年的“国务院科教工作座谈会”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从此以后,我就从一个单纯的书生,变成一个热心关心国事、关心民族的命运和我们一代人命运的思想启蒙者。而恢 复高考和向西方派遣留学生,改变了我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千千万万中国年轻人的
命运。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次正确的制度选择,这种选择带来的改变,使知识以及掌握知识的人受到应有的尊重,其历史影响和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温元凯
其实高考制度应分为两部分,一是考试,一是录取,两部分都应该公平,才会使高考制度体现出真正的公平来。恢复高考三十年了,称赞这一政策的文章连篇累牍,但注意到称赞恢复公平的录取政策的似乎没有。如果没有公平的录取政策,即使考试再公平也是没有用的。
——周振鹤
成功固然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但取决于机遇。要是没有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要是没有高考和研究生考试的恢复,绝不会有我的今天。
——葛剑雄
作为一个大学一年级新生的习作,一篇普普通通的墙报稿,经由《文汇报》的发表, 《伤痕》很快在全国范围引起了巨大而热烈的反响…--就这一点而言,它确实是幸运的。
——卢新华
如果不是因为偶然的因素把我推到了湖北省教育考试院院长这个位子,而且一千就是五年,直到今天我也许会一味地给现行高考制度唱颂歌,决不会想到l 977年恢复的高考及其制度会有什么问题,甚至谁说它有什么问题,我还会跟他急。然而,我的工作实践以十分有力的事实一而再地告诉我,实行了三十年的现行高考制度虽然经过了一些小改小革并取得了不少进步,但确实存在着明显的根本性局限和问题,与国外同类考试相比,需要作较大的甚至根本性的改革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江畅
我想,l977年恢复高考所恢复的不单单是570万考生及其所有家人的希望,也恢复了亿万中国人民对党和国家的信心。那年高考改变的不仅仅是部分人的命运,更是直接改变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并以这种具有震撼力的改变影响了整个世界。
——程德林
内容简介
本书的编撰与出版,即是通过对这一重要历史时期有关事件的回忆与思考,以让更多的青少年读者(包括自己的孩子)能了解这一段历史,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书的编撰受到许多人的欢迎与鼓励,他们都认为这本书的编辑出版很有意义,如有位作者来信认为,出版这类图书“可以为我们这一代人留下点值得记忆\值得总结\值得思考的东西,我们都已近花甲,走向暮年,该回头看看了,也该给后人留点精神遗产了……”正是在大家通力合作下。本书在2007年末2008年初得以出版,这也可以说是对1977、1978年三十周年的一个特别纪念吧。
目录
编者的话
告别北大荒
我的1977
如果没有1977……
能上学读书,我很满足
天凉好个秋
1978,我的人生转折
出篱笆
改变人生命运的一场考试
向左转,我的1977
糊里糊涂学了历史,不亏
从参考到主考
喊醒睡着的梦
我要上学(四记)
1977年高考日记
我的梦
《伤痕》得以问世的几个特别因缘
我的七七级
三十年前那一刻
三十年前的考场
1977年的大学梦
艰辛的求学之路
梦有多远,人生路就有多长
乍暖还寒话报考
关于七七、七八年的回忆
难忘的时刻
录取公平才是真正的公平——忆恢复高考三十年
呼唤那顶红色油纸伞——我从知青到走上创作道路的回顾
我的母校情缘
一年高考一年题
考上大学就不一样
书摘插图
告别北大荒
1978年年初的一天,我在宝泉岭的丁字路口,默默站了很久。风雪迷漫,积雪没膝,眼前都是熟悉的景象:师部办公大楼_个个紧闭的窗口,后山密密伫立的红松林,还有烟囱管像手臂一样伸出来的红砖瓦宿舍……难舍难离的情绪又涌上心来。口袋里捏的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有点发烫,多日的欣喜一下子全消失了。
我真的要走了吗?眼睛潮湿了。雪籽飞扑进眼里,又化了,顺着脸颊流淌下来,分不清是泪水,还是雪水。眼前一片模糊,心里一阵阵疼:屯垦戍边,不是说好“扎根边疆”吗?风雪十年北大荒,不是说永远不离不弃吗?
司机小林轻声地摁着喇叭,催促我不要误了从鹤岗开出的火车。
或许,我的离开,仅仅与一个人有关,——我曾经朝夕相处的首长尹先民去世了。
“尹首”,我喜欢这样称呼他。他的长相像电影《英雄儿女》里的王东,瘦高个,喜欢披一件黑呢大衣,脸清癯,一双鹰隼般的眼睛盯着你时炯炯发亮,深邃、清澈。他是“三八”式老革命,原黑龙江省委财务处长,号称省委书记张林池手下的“四大金刚”之一。“文革”开始,张林池被打倒了,他下放到我所在的铁力独立二团,担任有职无权的副团长。我第一次接触他,是1970年冬天,随他去十一连蹲点。那时,我在基层连队当了两年的农工、基建工,刚被选拔到团报道组,对机关里的人和生活都陌生、新鲜。
十一连在远离团部一百多里的欧根河畔,驱车进去要穿过一个有九十九道弯的大林子,几乎与外界隔绝。连队安排我们住连部一间小屋,屋子里一铺炕,一火炉和一张办公桌。我和尹首就此开始两人世界的生活,很快稔熟起来。
……